《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爱心-----“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上学期,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看到这个书名时,觉得有点好奇,第56号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教室?这里发生了什么奇迹呢?到底这第56号教室多大的魔力?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阅读起这本书来。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我想“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读完这本书以后,让身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我不禁反思:
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应该这样说,爱孩子,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雷夫先生在56号教室里,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态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我们都知道,爱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很容易的,而且我们也乐意并非常开心;但对于那些成绩很差,又调皮惹事的学生从心底是不大喜欢甚至讨厌他们。可是雷夫先生做到了。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了“爱”,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唯有出自內心的关怀与真爱,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
教师对学生的爱,说穿了就是“尊重学生”这四个字。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恨铁不成钢”,抱着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态度,对学习和品德行为不够好的学生,一味批评训斥,甚至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样的教育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因为这种表面看似乎“爱之深”,但实际表现出来的却是“恨之切”的行为,常常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摧残,学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拥有为人权利的人,当老师因为急功近利而践踏了他们为人尊严和权利时,学生就会产生越批评、越惩罚、越偏跟教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有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提高教学成绩,让学生做大量的作业、试卷,在学生已经喘不过气了,教师仍不知疲倦地搜集资料,绞尽脑汁不停的出题,让学生不分昼夜地做!做!做!学生考试成绩好,教师就高兴;学生考试成绩差,教师就不高兴,甚至大发脾气,责怪、歧视……
这样的话,只会日益强化学生对学习恐惧的心理,而把学习当作苦差事。我们的爱,动机不纯,爱成了一个工具,仅仅是一个工具,我们只是拿它来交换学生的成绩。让我们以对等的爱,深入每一个心灵;以真挚的爱,化解顽童之愚顽;以真情的爱,抚平受伤的心灵;以平等的爱,温暖每一个学生。
这份爱,如此细腻,如此温柔,如此等待和耐心。
相信这样的爱,会让你赢得学生的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尽管这种爱,并不是你最初的期许,但依然可以看成是意外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