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别吝啬您的笑容,别掩饰您的快乐;用您的笑容和快乐为孩子播种愉悦的种子。
题记
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叫“零和博弈”。所谓零和,是博弈论里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双方博弈,一方得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吃亏,一方得益多少,另一方就吃亏多少。之所以称为“零和”,是因为将胜负双方的“得”与“失”相加,总数为零。假设获胜算为1分,则输为一l分,那么,这2人得分之和就是:1+(-1)=0.。也就是说 “彼之所得必为我之所失、得失相加只能得零”."竞争者此长彼消,胜者之所得加败者之所失等于零”。 既然“零和博弈”中交易的双方收益之和等于零。也是说如果一方得到了,那另一方就损失,而且得到跟损失一样多。将老师和学生比喻成交易的双方,要使学生听从老师的教导,按照老师的意图来办事,就必须使他在心理上欣然接受,才能顺理成章地达到双赢。
因为我们班好多家长反映孩子喜欢画画,因此我打算一年级的写话训练从绘画日记开始。今天收上来围绕四季而做的本学期的第一篇绘画日记,除了管小琪、任淋淋、王宗涛七人没有完成作业外,54个学生高质量地完成:王怀凯的绘画名字是《冬天》,自编的儿歌让人忍俊不禁“冬天到,冬天到,雪花飘,小朋友们穿棉袄。”张仪慧的是《我喜欢冬天》给人带来无限的美好,“我喜欢冬天,因为在冬天,我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我的生日也在冬天,我可以吃上香甜的蛋糕。冬天太妙了啊!”丁一楠的《秋》最有意境了,画面上有小鸟、小女孩、苹果树,旁边写着:“秋天到了,小鸟飞到南方去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我拿着长长的竹竿够苹果,多么有趣啊!我喜欢秋天。”------稚嫩的线条勾勒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世界。看着看着,我陶醉其间,似乎自己也回到了孩童时代,和他们一起徜徉在田边草地,月牙星光之下,乘坐在轻风上,荡漾在空中,编织着美丽的梦------
该我上课了,不得不折回腾飞的翅膀,轻轻地收藏在心底,向教室迈去。“老师,你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啊?”大概他们抓到了我腮边荡漾着幸福快乐的余波,围着我追问个不休。“因为你们很懂事,很讲礼貌,很认真。看到你们我的心情就愉快起来了。”“哦——”他们做恍然大悟状。上课了谈话就此终止。
“小竹排,画中游,鸟儿唱,鱼儿游。------”心态决定世界。一点不假,他们的读书声让我再次感受到天外之韵的美感,一节课转瞬而过。
“老师,你为什么今天这么高兴呢?”他们又剖根究底,似乎沙锅打不破决不罢休。“因为你们很懂事,很讲礼貌,很认真------”我又旧话重提。“没创意,说过一遍了。没根据,不明白——我们怎么懂事了说清楚可以吗?”“不就是变着法想听听我要夸奖你们吗?”我开玩笑地说。“绝对不是。”他们脸上写满了认真。“你们的绘画日记写得画得太棒了,让我想到了我许多的童年美好回忆。你们的作业简直就是艺术品,我挑出来了一部分想贴到咱们教室外的墙壁上,不仅让咱们班的小朋友欣赏,也希望外班的小朋友也来欣赏。”“太棒了。”“万岁。”“今天还要不要写绘画日记啊?”贴完绘画日记后,他们开始询问下次什么再写日记了。他们的张张笑脸那么阳光,那么灿烂,那么迷人。我的心被他们照得明晃晃暖融融的。
教师喜形于色,用自己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田,学生又把阳光反射回来把老师的心田照亮。老师把快乐播种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完全不是“彼之所得必为我之所失,得失相加只能得零”的非合作博弈——“零和博弈”,是合作的双赢的伙伴。因此作为老师,不妨放下面子,走下“圣坛”,在学生的面前,展现一个本色的我,一个真实的老师,我们与学生一起同舟共济,“分担风雨,分享快乐”。认知差异和年龄大小,知识层面高低,心智水平有关,老师和学生不妨经常进行角色互换来增加双方的理解。老师应回味做学生时的心态,也让学生进行“假如我是老师”的设想。师生间达到了心理上的协调,老师被学生认可,成为了学生的自己人,双方就由博弈双方变成合作的双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