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教给学生的是“数学与交通”中的“相遇”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的结构,会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解答已知两地的距离和两物体的运行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及“相遇”问题。如果只笼统地告诉学生“同时出发”就是在一个时刻出发,“相向而行”就是面对面的走,“相遇”就是他们见面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为此,我上课时找两位学生走上讲台,为同学们演示:两个学生分别面对面站在讲台左右两侧,听我的口令“开始走”,他们向对方走去,到挨着对方停止。同学们都睁大双眼看着,感受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及相遇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思考:到两人相遇时什么是相同的,学生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说走的路程一样,有的说走的速度一样,有的说用的时间一样,意见不一。于是,我又让两个学生演示一遍,一个走的快些,一个慢些,这一次学生看清楚了,他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到相遇时两人走的时间是一样的,而且他们合走一个全程。 接着再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在相同时间内两人合走一个全程”这个关系用方程解相遇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 从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不能只给学生讲抽象的知识,他们虽然比葫芦画瓢,但不是真正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只有和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受到好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