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远航班农历课程之大雪 武陟县嘉应观乡二铺营中心小学 李之梅 活动时间:2013年12月6日早上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大雪的ppt课件 参加人物:远航班全体学生43名 活动主题:走进夜雪 感知大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就在半个月之前,我们一起度过了二十四节气的小雪,诵读小雪的古诗,了解小雪的谚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电脑上一张张美丽的雪景图片,走进二十四节气的大雪吧! 播放ppt课件上的大雪图片。 二.简介大雪。 (一)节气知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天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或者8日,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大雪以后,进入隆冬时节,各地气温显著下降,常出现冰冻现象,“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就是这个时间的真实写照。 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 (二)大雪的谚语。 1、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三)大雪的古诗。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 2、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四)大雪的饮食。 大雪节气的时候,中国人往往喜欢吃一些羊肉、狗肉等热性食品,搭配着枸杞、桂圆等用来滋补身体,抵御寒冷。 三.大雪诵诗。 (一) 积 雪 (日)金子美玲 上层的雪很冷吧 (二)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学生试读。 2.整体感知。 夜半,醒来,我是被冻醒的。薄薄的被褥无法抵挡寒意的侵袭。怎么会这么冷呢?抬头望去,室内一片明亮,原来是下雪了。雪光映着窗子,朦朦胧胧看得见院子里几株竹子上已经堆了厚厚的一层。拥衾而坐,再也无法入眠。雪落的沙沙声和竹子不时被雪压断的“咔嚓”声闯入耳际。看来这雪已经下了很久了。 3.走进作者。 白居易:唐代大诗人,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五六岁便学作诗,十多岁就写出了很好的诗篇。他的一生写了大量诗文。据《白氏长庆集》记载,白据《白氏长庆集》记载,有诗3840篇。他的诗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明白,在社会上流传特别广泛,拥有广大读者。 4.理解词语。 讶:惊讶,奇怪。 衾:被子。 复:又。 重:指雪下得很大,积得很厚。 时:时常,常常。 闻:听到。 折竹声: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 5.诗句意思。 我睡着睡着,感到很惊讶,怎么被子和枕头越来越冷?这时候,我又看见窗户外面特别明亮。 夜已经很深了,我知道外面的雪下得很大很大,因为在夜间,我常常听到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 6.解读感悟。 这首小诗语言清新质朴,通达暢晓,是白诗一贯的风格。然而从这简单的二十个字中,我们不仅读出了天气的寒冷,还有作者深深的孤独感。深夜被冻醒再不能寐,只有静听雪落声。这不是诗意和浪漫,对于被贬谪在外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更多的是孤寂或凄冷。为何是折“竹”而不是别的树木?作为“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子,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它是高洁、正直的象征。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否,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泪湿青衫的江州司马以竹自喻,宁折不弯? 四.课堂结语。 师:孩子们,不知不觉间,二十分钟过去了,我们这次的大雪课学习也接近了尾声,在这个美丽的早晨,我们一起迎着灿烂的阳光,首次在多媒体教室中直观形象地走进了大雪的课程,一张张图片,一句句古诗,一句句谚语,一声声问候,我们一起迎来了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在此,感谢国家为我们学校安装了多媒体电脑,感谢孟州市韩愈小学的谢志红老师为我们发送的课件,让我们一起读过这样美妙的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怀着感恩的心情,迎接冬至节气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