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武凤霞
文  章:78
评  论:2929
访问量:317380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睡觉
  --之卿
行行重行行(2)
分类:我的文章   2008-09-08 18:46

                     行行重行行(2)

  追赶

“如烟往事终成昨,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是一个永远相信明天会更好的人。

静静的夜里,我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的对自己说:“你很棒,你很出色。总有一天你会像金子一样发光。”我知道自己不是金子,直到今天也不是,但这种方法的确让我重新拥有了晴朗的心态。我冷静地审视着周围的人,审视着这个我生存的环境。这里是一个只认工作不认关系的地方,校长常常自诩为“一片沙漠里的绿洲”。在这里,要想走出困境,除了在工作上走出来,别无选择。但看看自己的周围,在自己东奔西突找不到门路的时候,有几位老师已经很快的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校长筛选骨干的目光一次次越过我投到同伴的身上。

我知道,在语文教学的路上实在太拥挤,太拥挤。于是,我把眼光投向了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地方——少先队工作。我决心在这个领域中做出努力,让我学生的成绩,让我班级的荣誉来证明我的优秀。我永远忘不了那一个个特殊的孩子。

他,叫李永,一个聪明可爱的男孩,酷爱读书尤其喜欢武侠小说,常常读得废寝忘食。但他更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打电子游戏,为了能进电子游戏厅,他偷钱,他挨打,在爸爸的皮带下,这个9岁的孩子咬紧牙流泪,在父亲打累了问他改不改的时候,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打不死还要去玩!”他逃课,往往是这节课还在教室,下节课就没有了踪影。

为此,我和他的家长上下学要互相交接,偶尔一次自己返回还要签字。纪律的约束还真起了不少作用,两个星期他再没有走进电子游戏厅,于是,我们就放松了对他的监看,于是,课堂上再一次找不到了他的踪影。当我在游戏厅找到他的时候,他正为交不上钱被老板训斥。我走到他跟前,对老板说:“你知不知道他是学生,现在是上课的时间,你怎么能允许他在这里贪玩逃课?”老板说:“这跟我什么关系,只要他给我钱,我才不管他学习不学习。”我俯下身子对李永说:“你听到了么?他只要你的钱。”李永谦低下了头,跟在我后面回到了学校。

我感到,只靠我和家长的严加看管只能是限制住了他的腿,限制不住他的心。只有让他真正明白打电子游戏的坏处,才能把这个孩子拉回来。于是,就以这件事情为契机,在班里召开了《和电子游戏厅告别》的主题队会,会上同学们历数电子游戏的危害,针对老板的那句话同学们谈自己的看法,那一次队会课上,一向擅长侃侃而谈的李永一节课都没有说话。

也许是老板的话刺痛了他的心,也许是同学们的发言让他明白了许多,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再没有走进游戏厅。这勇气让我深深佩服,于是,学校把他作为典型上报到省少工委,于是,他获得了学校唯一一名“河南省南学赖宁先进个人。”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

还有他——李剑波,我工作的第三年接手的一个孩子。父母的近亲结婚带给他的是先天智力缺陷。每天上课他所能做到的就是歪着脑袋,张大嘴巴看着老师,8岁的孩子,连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成。这傻呆呆的样子,任是谁见了也会心疼。从和李剑波对视的第一眼起,我就决定尽自己的能力开发他的智力,为班级的成绩,更为孩子的未来。从接班的第二天起,每到课间,我就坐在他身边和他说话,还要求班干部和其他同学经常和他聊天。

这样,两个月以后,他就能说几句连贯的话了。为了进一步提高他的表达能力,我给他安排了一个很负责任的同桌,没事的时候就教他读课文,要求不高,能学会一句是一句。每节课我都要给他留出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公开课也不例外。那一天,几十名来自县区的老师听我的课,我教《会摇尾巴的狼》,同学们都建议我不要再让剑波读书了,读不好不说,还浪费时间。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培养他自信的好时机,我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的。于是,就在课下对他进行辅导。公开课上,分角色朗读时,让他读“狼”的话,结果,那充沛的感情,特殊的表情,让他把那匹狡猾的狼演得惟妙惟肖,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起他那憨态可掬的样子。两年过去了,五年级时他已经能站在讲台上给大家讲故事,六年级毕业时他的语文成绩达到了70多分。

今天,我依然能经常看见他,高高胖胖的样子,守着一个冰柜卖雪糕。每当我走到他跟前时,这个已经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还像小学的时候一样高高地举起右手,一边行不标准的队礼一边问我老师好。也许,在他纯真的心灵里还记得那上小学时的一幕幕吧。

就这样,我把自己浸润在学生中,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欢乐一起舞蹈。我们说悄悄话,我们野炊,我们走向社会调查实践,我们手拉手挑战性别,我们和游戏厅再见,我们把爱心献给有困难的朋友。就这样,《劳动最有滋味》、《做真正的男子汉》、《悄悄对你说》、《我与濮阳》、《和电子游戏厅再见》等主题活动在我和同学们共同的努力下诞生了。就这样,当大家还不敢把自己的文章示众的时候,我已经把一个个活动写下来,一篇篇文章投出去,在写作、投稿的过程中,一本本杂志的样稿寄到学校。

就这样,我在高唱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的年代里,在还不甚明白什么是“主体”,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的情况下,把着力点放在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所以,我所带的每一届学生都以朗读好、会说话,成绩好而闻名。当时,考试依然是上级领导部门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最主要手段,三年的时间,我所带的班级三次代表学校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抽考,三次取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又一次竟然高出第二名八分!

随着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出色完成和一次次抽考分数的公布,我开始一点点走进领导和老师们的视野,在工作的第四个年头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和少先队优秀辅导员。

班主任工作的出色和教学成绩的优秀并没有泯灭我的课堂梦。刚刚站稳脚跟,我心中的那个“要上课,要上出精彩的课”的梦想又重新燃烧起来。其实,那个时候思想非常单纯,心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远大的理想,更没有想过以后自己要达到什么高度,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是觉得能上出精彩课堂的教师才算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所以,总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给全校的老师做公开教学,有一天我也有机会送课下乡,有一天我的教室里也坐满了来自外地的听课人。

但这实在太难,因为,这里强手如林,因为学校已经着力锤炼了几个和我一样年轻的同事,在素质不比别人好,起步却比别人晚的情况下,跻身到他们之列是何等的困难。但,在不再为生存发愁的情况下,我不服输的性格又一次抬起了头,我开始了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没有人知道,夜晚寂静的校园里,早晨熹微的晨光中我在读唐诗,背宋词,昨天和几千年前的荀子交谈为师之道,今天又和支玉恒、于永正等特级教师建构理想的课堂……没有人发现,我的教案本总是用得最快,为了备出一节高质量的课,常常几易其稿,不厌其烦。其中《捞铁牛》

一课创下了最高纪录——用完了整整一个教案本!前前后后写了八遍!到现在,我还珍藏着这一本教案。

听说写教学后记有利于专业成长,于是,失误后的反省,成功后的思考,听课中的心得,谈话时的感受,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我都及时记录并反思。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或者说没有人知道我这样做,但我一直乐此不疲,不为别的,只为心中那个不灭的梦想。即使外出旅游,也把能为教学服务的景色记录下来,特别关注那些能解决心头疑问风景。

教学叶圣陶先生的《瀑布》时,因为,没有见过瀑布,怎么也理解不透瀑布的水为什么会“如烟、如雾、如尘”,教学中的一切言谈全靠参考书的讲解和自己的想象。五一时,和校里的几位老师一起去爬云台山,正好,这一年雨水较大,山的尽头垂着一条细细的瀑布,细细的水流从山顶流下,没有宏伟的气势,更称不上壮观。即使这样,也足以让第一次见到瀑布,亲身感受瀑布存在的我为之欢呼了。

我走到离瀑布最近的地方,站在那一块光滑的岩石上,欣赏着飞泻而下的水流在半空中被风吹散的情景,闭上眼睛,仰起脸,感受瀑布那被风吹散的细小的水滴飘到脸上的感受,我明白了,那个在心中千百次描绘的“如烟、如雾、如尘”的景象原来就是这样的美妙。同行的老师看我傻傻地站在那光滑的巨石上,连忙喊我赶快离开,小心滑进瀑布潭中,可我哪里舍得呢?我已经醉倒在了这如烟如雾如尘的瀑布面前。返校后,我把自己的感受和诗中的描写对比着做了记录,以供下一次教学本课时参考。

长时间的积累和反思让我养成了不人云亦云的性格,在遇到和同事观点不一样的问题时,我学会了坚持,也学会了求证。

1990的一天,我们听一位资深教师讲《桂林山水》一课,课堂上,老师那声情并茂的朗读,灵活新颖的教法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正当我陶醉于桂林那秀丽的青山绿水间的时候,突然间听到老师在朗读时把文中“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一句中的“一块”读成了“一块儿”,没有人在意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喜欢朗读得我却感觉到一种特别的味道。在反复的揣摩、比较、体味之后,我真切的感受到,在这一句中,儿化虽然让人感觉亲切舒服,但却失去了漓江的大气磅礴。

听完课后,在有众多领导老师参加的评课会上,我提出了我的思考。但没有人在意我的问题,没有人把我这个小老师的思考放在心上。没有人赞同也没有人反对,话题又转到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这种尴尬对经历了许多坎坷的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我坚信,我的认识是正确的。事后,我又多方面询问查证,并搜集了许多这方面的材料,写出了论文《朗读中儿化字音应慎重》,文章从“儿化要和所描写的事物相符,要和文章本身所蕴含的情感相符、要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我的认识,短短的一篇千字小文在一次国家级的论文竞赛中竟然获得了一等奖。

这是我第一次在全国获奖,也是第一次获这么高级别的奖励。十几年过去了,前天翻出这篇旧文给一位编辑老师看,他给与了比较高的评价,说蛮专业的!

“我也能写出语文教学的好文章!”第一次捧着国家级获奖证书的我忍不住为自己喝彩!

从此,一篇接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诞生了。据粗略统计,“沉默”的十年间,我有近二十多篇文章发表在《河南教育》、《教育时报》、《小学教学》等报刊杂志。三十多篇文章获国家、省、市级一等奖。我用反思和努力摆脱了平庸,没有人能忽略我的存在了。

随之而来的是很多老师向我取经,把写好的文章送到我的手中让我帮忙修改,每一次我都把阅读老师们的文章当作学习的机会,尽心地阅读,认真地修改。累并快乐着是我真切的感受。不知不觉间我成了《河南教育》的骨干作者,代表豫北参加创刊周年庆典,这样的机会对我是第一次,能以骨干作者的身份参加创刊庆典对我们这个刚满岁的学校也是第一人。为此,我快乐,我自豪。

但课堂教学依然沉默仍是我心中最大的痛。

“能参加一次优质课比赛该多好!”这个念头始终盘踞在我心里,我任凭它回旋往复,从没有想过要从脑海中挥去。多少次悄悄叹息,多少次默默流泪,但叹息和流泪后总是又一次燃起追求的热望。上一节公开课!十年里我一直在寻觅这个似乎伸手可及又似乎遥不可攀的梦,但我知道,没有无故掉落的馅饼,更不会恰巧落在我的手中。

学校不给大机会,我就自己寻找小机会,乡下的老师来听课,没人上,我来!学校要进行优质课比赛,主动报名。从内心里,我相信“积水成渊”的道理。1/SPAN>年在我又接手了一个三年级班的时候,为了强制性的提高自己,我决定向全年级11个语文老师公开课堂教学,把自己置于老师们目光的监管之中,置于烈日的暴晒之下。

那是一段艰难又快乐的日子,为了让老师和同学们对每节课都心存期待,我常常备课到夜阑人静,投入地对待每一篇课文,仔细地探究每一个疑点难点,一次次开动脑筋,一次次尝试创新,争取让每节课都因其独有的特色而精彩。这思考让我拥有了一个个美丽的瞬间,直到现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动词理解,《周总理的睡衣》一课的细节体验;《灰雀》林中那一番意味深长的对话,《古井》前湿漉漉的地面……还被一些老师提起。那是我的再创业,就像当初走进班队工作一样。默默地努力,悄悄地前行,不为别的,只为明天不再在语文教学中沉默。

 

3
浏览(1708)┆ 评论(20)┆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