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地拔节 快乐地成长 ----参加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有感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选择了语文,从此我一边学语文一边教语文,加入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行列。记得刚开始教语文时,我总是先到隔壁班里听老教师怎么讲课,然后再到自己班里依葫芦画瓢。如今我虽已是参加工作十余年的“老教师”了,却仍然感觉到语文课不好上,想当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真难。特别是有幸参加了我市的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后,这种感受愈来愈强烈。 这次大赛从学校预选到区里初赛,再到最后参加市里的比赛,历时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我经历了怎样痛苦的磨砺,至今回想起来若昨日,仍历历在目,回想起来真不知自己是如何挺过来的。特别是在准备参加市里比赛的那一个星期里,我几乎每天只休息4、5个小时,看经典课例,听名家朗读、练水墨丹青、背文学常识、学教育理论、读课程标准、备魅力课堂。一天忙到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目的不为了拿奖,只想着要面对高手如林的焦作小语教师,不能丢人,得配得上学生路小学名校的称号。于是我经历了痛苦的拔节,并享受着这个磨砺的学习过程,快乐地成长着、进步着。 整个比赛历时两天半,我的比赛时间较为集中,首先是朗诵,我选择的是《桂林上水》,我想读是不成问题的,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在比赛的前一天下午,谢老师要求我脱稿把它背下来,我着实发了愁,在谢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不停地练习,回到家里边为女儿做饭边朗诵,女儿在一旁笑着对奶奶说:“我妈妈走火入魔了。”晚上我照着镜子练习,可总是控制不好语速,阅读越快,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比赛时一定要慢下来,静下来。可是一上赛场就控制不住了,一紧张就不知不觉地加快了速度,把风景优美的桂林山水,朗诵得激情澎湃。 才艺比赛时看到其他选手,或引吭高歌,或载歌载舞,吹拉弹唱,泼墨挥毫,行云流水。自己的现场国画就略显单调。多年没有拿过画笔,再加上紧张作画时手不停地发抖,好在画的是大写意,不需要精心的描摹。 粉笔字的比赛是我自认为不错的一项,几乎没有我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可比赛过后看到那么多高手在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写出了那么优秀的作品,令我钦佩不已,特别是二号选手的字,具有颜体的风韵美,一看就是下过苦功夫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 知识问答比赛时我是幸运的,所抽的三道题我都有印象,第一题是比赛前一天中午在放学的路上和女儿做问答游戏是提到过的。能答出第二题是要感谢学校组建的读书沙龙,前不久我们刚刚共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真切的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不能凭一时的侥幸,还是要加强阅读,无论是专业书籍还是其它领域的书籍,要尽可能的涉猎,扩展阅读的广度,提升阅读的高度,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这场比赛最难的一项,也是我收获最多的一项----魅力课堂的展示。我了帮我准备这一节只有30分钟的课,从学校领导到区教研室张主任一次次听课评课,学校还专门成立了“骨干教师小组”为我磨课,对我进行“魔鬼训练”。虽然站在讲台上的是我一个人,但我深知这背后凝聚着多少人的智慧和心血啊! 这次比赛,我所收获的决不仅仅是一纸证书、一点荣誉,我感觉参加本次比赛的最大收获在于享受这个拔节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快乐的成长。这个过程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有失误中的深深自责与沮丧,有赛前的忙碌紧张,又有赛后的反思与总结。它也让我有了从未有过的经历,有了从未有过的体会。通过比赛,我更好地认识了自我,既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又对照出自己的不足。教学基本功及综合素质也在比赛中得到了检验和提高。虽然比赛结束了,但我的追求不会停止,学习更不会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