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教师我们如何维护自身的心里健康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心理势必会出现问题。我们教师长时间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社会带来的压力: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的爆炸、人才的竞争、生存的艰难……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让教师在深感力不从心之时焦虑、紧张和疲惫。学校带来的压力:工作节奏加快、升学压力胁迫、分数成绩排名……这些让老师疲于应对,厌烦、倦怠、绝望等情绪;笼罩在教师心头。家长带来的压力:望子成龙却又无原则娇惯,既希望教师对自己的孩子严格要求促其成才,又百般挑剔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这让教师压力重重,不知道如何把握管教学生的度。学生带来的压力:调皮捣蛋还好,最怕学生不学习,无论你怎么卖力教,学生就是不配合你,这让教师感到心累。同行竞争带来的压力:班级之间学生成绩的竞争、纪律的竞争、 升学率的竞争都是教师之间的竞争,你上我下、你强我弱,任何一点比较都让教师不安心里难有轻松。还有自己给自己的压力。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学会“拯救”自己的灵魂,维护自身的心里健康,我学到了几招有效的方法,也许对各位同行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要有自保意识、护心意识。首先要有心理自控、自调能力。当发现自己的情绪出现波动,心理有些失衡时,要动加以调节,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从而恢复正常的心态。其次,如果自我难以完成调节工作,可以求助于朋友、亲人,多向他们倾诉,借助他们的宽慰、呵护来完成心理调节。
第二,学会化解压力,而非被动承受压力。首先,我们要善于“看到”我们的成功:学生写出了一篇令我们满意的作文,是成功;带学生完成一项试验,是成功;让一个考试失利的学生放下包袱,重新树立起信心,也是成功……如此,时常看到自己的成绩,时常对自己加以肯定,自然会减轻内心压力。其次,要坦然接受失败和不如意。没有人是完美的,必须承认自己的弱点,也没有人是万能的,要能够接受失败。这需要我们增强心理韧性,能屈能伸。再次,学会“拖拉”。这不是教大家变懒惰,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总是快跑,就是刘翔也受不了。间或放慢脚步歇上一歇,才是明智之举。
第三,学会宣泄烦恼,转移情绪。若长时间地投入在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的两肩而不堪重负,当深陷压力和苦恼中,无论如何调节也无法缓解的时候,那就“逃跑”。去运动去听音乐去交游,总之别待在学校里,别窝在办公室里。把把注意力分散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会缓解情绪和压力,会逐渐感受到快乐。
第四,学会理性妥协、顺其自然。心理学中有一个“森田疗法”,其核心就是顺其自然,也就是接受和服从事物运行的客观法则,这样就可以在心里首先排除欲望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冲突,进而逐渐达到适应痛苦,对症状越来越不敏感。就像人在船上随船而动而不觉船动一样。想一想,如果你所担心的事情在你控制范围之外的,那么任何担心都是浪费和多余,因为该发生的事情总会原原本本地发生,并不会因为你的烦恼而改变。如果你所担心的事情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的,那你只需要做你能为这件事情所做的就够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当事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理想去发生、发展,当结果不尽如人意,要学会宽慰自己:顺其自然。其实,只要我们努力了,只要我们对得起自己和他人,就不必自寻烦恼,和自己过不去。“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深富哲理,在不尽人意的结果面前,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学会理性地妥协,痛苦就会消失。
第五,开阔视野,善于看到生活中的亮点。正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样,快乐不是用追求得来的,而是发现得来的,凡事总有好的一面,只在于我们愿部愿意去发现而已。快乐的人懂得珍惜,他们从不埋怨自己缺少什么,反而会去珍惜自己拥有的。很多老师眼睛只是盯着教师职业的种种不如意,哀叹被诸多压力囚禁着,陷入到职业倦怠的负面情绪中。如果能多了解其他行业的疾苦,看到教师职业中的种种好处,就会对教育产生好感,在工作中感受到快乐。
第六,培养积极心态,凡事乐观豁达,让自己保持开朗。 总之,如果我们能做到“累”,并快乐着,那我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就“达标”了,在重负之下也能成功的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了。愿我们在新的学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轻装上阵,在平凡忙碌的工作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