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儿初中生活的适应,应该以第一次月考为分水岭。看着她初入中学疲惫焦虑的状态,我总是安慰她:这一次考砸是最好的,以后再不会有人关注了,也就没有压力了。在我看来,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比成绩要重要好多好多。
出人意料的,第一次月考,她竟然会班里第一,年级第三。这样的成绩,的确让人欣喜,更让人欣喜的是,妞儿不再焦虑不安,重新有了自信、快乐。虽然上期的另外三次考试没有第一次好,但一直是班里五名,年级二十左右。对于这样的状态,我和爱人很满意。我们希望妞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能吃自己喜欢的美食,能穿自己喜欢的衣服,能交自己喜欢的朋友,能看自己喜欢的娱乐节目,能每天有自己闲暇和读书的时间。
正如我们希望的那样,妞的学习虽然比较累,但很充实和丰富。每天回来,都能带给我学校、班级发生的新鲜事。虽然不再教她,但对她的学习生活了如指掌,也不时勾起我对自己初中生活的回忆。每当她说自己苦时,我总会给她讲我的初中,她很乐意听,听着听着她就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厌烦和劳累便会烟消云散,一会儿,便高兴地写作业去了。
妞儿很自律。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她总能保质保量完成,而且不用催促(假期除外),不让检查,不用陪伴。晚饭后和星期天,她写作业,我想干什么干什么。不会的题,做错的题,她会做上记号,认真听老师讲,然后抄在错题本上,这一点儿尚需努力和坚持
妞儿记忆力不太好,背东西比较慢,别人五分钟背会的,她可能要十分钟。她经常为此而懊恼,可天生注定的东西,没门儿。每当有需要背诵的东西,即便很晚了还能听到隔壁的读书声,早上吃饭前她还会抓紧再背一会儿,保证去学校前按时完成作业。这种辛苦,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总说:尽力就好,今天背不会,明天背,只要背会就好。她反驳:假如是你给学生留的作业,学生都这样对待,你怎么看?哈,她已会推己及人了!
妞儿很有争胜心。我经常对她说,你这样的状态和成绩我很满意了。她却说她不满意,其实很想考得再好一些,这是她的心里话。她告诉我,她们班的某某,在老师没教英语课文时,单词也会背了,语法也掌握了。问她提前学了吗?某某却说没有学,经常在家看电视。妞儿对我说,我也没怎么看电视,作业完成都没什么时间了,人家怎么那么聪明?肯定是提前预习了。那几天她也提前听了英语磁带,老师提问时,她一下子就举起手了。只有一晚,她忘了,第二天就没举手。回来告诉我:妈,以后每晚听磁带不但复习老的,还要预习新的,当成每晚的必修课,你监督哦!不知她能否坚持,但当妈的听到这话,哪有不高兴的理儿?初中了,还想着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以此为荣耀,这该具有怎样单纯而上进的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教育。应该就是这个理儿。
班集体的荣誉,她更是看得高于一切。拔河比赛,嗓子都喊哑了,还一直埋怨不公平;广播操比赛更为自己的班级而骄傲:“妈,你知道吗?那么多人,在音响出问题的情况下,能自己喊着节拍整齐的做下来,你能想象那个场面有多么激动人心吗?老师拥抱了我们,我们自己也哭了”“妈。今天我是不是回来晚了?我们老师苦口婆心教导我们订奶呢?我不喜欢喝也要订,不能让老师为难,更不能让我班人数落后于其他班。”“妈,下周要演讲比赛,老师对我报很大希望,哪怕在我们班讲讲也行。”“你不是害怕背诵吗?”“也是,也不喜欢抛头露面,可我不能让老师失望。”
“妈,我也想再买本试题集,我们班的谁谁,买好多本呢,老师都表扬他了。”“不买了,老师布置的保质保量完成就行了。”“妈,以后不要对别人说我看了什么书,人家都不对我说买了什么资料,我们私下是竞争对手呢!”这种小嫉妒都有过,都理解,只要不过分,不扭曲,都是成长的养料。
妞儿依然保持着中午和睡觉前看课外书的习惯,读书的内容也由小时候单一的儿童文学,转到了散文、杂文、历史传记,我看的书,她都看。前段时间看柴静的《看见》,看过“双城创伤”后,她说,以后尽量不和男生在一起玩,我知道怎么保护自己,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自重。我趁机告诉她:不论在外面发生了什么,都要及时告诉家长,人生有许多的不可预见,有些意外,无法避免。少年的心,怎会承受了生活之重?成长中的孩子,多么需要家长坚实、宽容的怀抱。
当然,妞儿也有很多自身的局限:学校对前三十名发奖品,她会为一双“后街”的鞋,无数次感叹自己的幸运;买什么东西先问价格,有时节约得不合情理;和我一样,心足够善良,就是不够热情,她说,我推车时,小许在旁边说,晗放,小心点,慢点儿,我心里暖暖的,以后我也学着这样关爱别人;她思想不够开放,特别表现在穿衣上,十分排斥透的、漏的、前卫的,就是那么规规矩矩、大大方方,一如她的生活方式。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进入青春期了,管不了了,说什么都不听了。妞儿的青春期可能晚些吧,也可能就平稳过渡了吧。可能我看得有些乐观了,但我一直相信: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将会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书里面的真、善美已渐渐内化成她自己的一部分。
小妞儿还在成长中,未来有很多不确定,让我们一起面对,一起分担,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