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数学的发动机 大街上车来车往,风驰电掣之间,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虽说是日本的车子少点吧,但种类也算是很丰富。现如今车子除了是代步工具,那还是身份的象征。就像是九十年代那会儿有钱人都想弄辆桑塔纳显摆一样,连村里面养猪的老王都开了北京现代。其实,车子就是车子。从机械构造的角度,其核心部分仍旧是作为动力部分的发动机。车子再贵发动机不行什么都是白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这计算就是发动机,乃是决定你数学学习境界的不二要因。自古华山一条道,这学数学计算是绕不开的。下面就来说说我关于数学计算的小故事吧。 第一回 初到二年级 再查小九九 话说若干年前我曾经教过二年级。那是一个过年之后突接调令,奉命到A学校掌管教务,一并进行二年级包班。我心中十分郁闷,我的四年级语文教得好好的,怎么就突然给我连学校都换了,虽说是组织需要,可我才参加工作半年,要和朝夕相处的学生分离,简直就是又伤感又茫然无措。可是木已成舟,无可奈何。只得打点行囊,硬着头皮去了。接下来的半学期发生了许多让我至今难忘的故事,如何教育二年级的小孩子,,对于我这个当年二十四五的大小伙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我更是大开眼界。 这个班级数学学习的特点就是贫富差距极大,课很难上。课堂大部分学生还像是二年级孩子的特点,那小嗓子你是拦都拦不住。气氛之热烈、热情之高涨令人动容。可是一停下来就有另外一些学生做在那里发呆,拿着作业本光画画。(那时候我才知道二年级小孩子会写的字不多,特别喜欢画画。)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写,他们都说不会。这二年级的口诀计算题能说不会?出了什么问题,接下来我就进行了认真调查,发现:孩子们顺着会背,顺序乱了就不会;每做一个都要把相关的口诀背一遍。怪不得做题会那么慢。和优秀生比起来,所得到的结果都一样,可是这水平明显就是天渊之别嘛!这要是往高年级走,那还不落后才怪。 所以,我当即叫停写作业,要求学生倒着开始背口诀,就是倒背如流的意思。正副组长打乱顺序随便提问,反应要快,不快算他不过关。这下很多原本会的也颠来倒去的弄错,全班一时间忙做一团。我也问班长说:“你也来试试?”“没问题啊,来吧。”小班长自信的说。“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五。”由于问的很快,到六五这里他就实在是反应不过来了。顺口接了个“三十六。”“不是六六,是六五,呵呵。”小班长红着脸,说我耍诈。我笑着说:“不是老师耍诈,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认真,不要觉得自己会了就不注意,好学生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小班长会意的点点头。 这晌课弄的学生看见什么样的小九九题目,都是条件反射似的脱口而出。放学十五分钟时候我让学生接着写作业,竟然连最磨叽的“老墩”同学都提前完成了,口诀一熟练,马上鸟枪换炮了。 第二回 π倍数显神威 多背诵化难题 光阴似箭,话说这年我到了六年级,教数学外加班主任。这回是从位置入手,课程进行的倒也安然。转眼春节之后,就学到了圆、圆柱和圆锥这部分。学得到也挺好,不过老就是感觉布置的作业做不完的学生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做题慢了许多。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奇哉怪也,这是何故?仔细一问学生,竟是计算量太大。原来,这三个图形都涉及到π的运算。Π=3.14,这就让所有的计算都变成了两位小数的运算,岂能不麻烦! 这该如何是好?我沉思半晌,学习委王元给我提了个建议。“老师,让大家把2π到9π的值全部算出来背会不就得了。”“有道理,说干就干。”王元的话启发了我,我算道: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6π=18.84 7π=21.98 8π=25.12 9π=28.26 接着,这几个式子全班学生狠劲儿的把他们背会。颠来倒去的检查过之后,我讲了这么一道题。 253π+45=200×3.14+50×3.14+3×3.14+45 =628+157+9.42+45 =839.42 其中的道理是这样的:这样做就把原本的乘法运算迅速转化为加法口算,整个涉及π运算的图形既提高计算速度,又提高正确率!后来慢慢的这部分运算也就不再是什么问题了,作业也轻松了。 第三回 整式运算千千万 规律一到全部完 又是一年,还记得那是初登初一讲坛,心情是十分忐忑。虽说是多年之前的事情,那时候的紧张仍旧记忆犹新。人吗,什么总有个第一次,一回生,二回也可能生,三回总会好点的。其实开始教学了也就好了。一开始的有理数运算学生学的还是很不错的,虽说是千变万化,但毕竟和六年级相比,就多了一个乘方和一个符号。可是第二章的整式运算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以往熟悉的数字没了,变成了看起来就绕眼的x、y、z,本来没缓过神的个别学生此时更是如坠五里雾中。 计算是关键,我要把握住这个关键。凡是有代表性的计算我是一律板书的。而且要学生说出来我才写,写完了讲为什么。第一是符号变换,第二是找出同类项,并且将同类项按降幂排列。 一次次的板书,不要烦,让最后进的学生来说,这个他完全可以学会。错了就对他讲,然后问全班。整式也好,有理数也好,一黑板一黑板的做,一黑板一黑板的讲。没有扎实的计算功底,我们班不可能在期末考试时候平均分达到104分(我班当时75人)。老就是那几句规律,书上印着,可是学生看了不代表会用。教师不能讲了例题就觉得完成了任务。还有很多提要做,在对与错之间做出选择。教师此时要在讲与做之间,让学生培养做题的能力与速度,自然进的就会进入快车道。 车啊要跑的快就要有一个好的发动机,计算就是数学学习的发动机,教师要不断更新学生思维的配置。另外,我们要知道其实一种能力,是时间的沉淀,是汗水的结晶,是智慧的迸发。愿聪明的你获得终生受益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