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暗香疏影
文  章:822
评  论:11021
访问量:458360
荣誉榜
推荐博文
谈谈学生做题的不好习惯和解决方法 xxt推荐博文
分类:教研感悟   2008-06-30 21:12
   
 
   好的做题习惯和做题方法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我们应如何解决呢?我想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认真读题、审题
      学生做题时看到自己学过的,感觉似曾相识,就下笔去做,不加思索。
       如:0除以5的商除20.5,商是多少?
       许多 学生不能很快地列出正确算式,没仔细辨认“除”和“除以”的区别,他们会写出算式为:0÷5÷20.5. 正确算式应是:20.5÷(0÷5)
  二、算理不清
     学生在计算时,没能更好地利用所学的计算法则去计算。
       如:每套童装2。2米布,30米布可做几套这样的童装?还剩多少米布?
       学生能正确列式:30÷2可在列竖式时,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用300除以22商13余14,这时学生分不清是余14米还是14分米,他们不了解被除数和除数扩大了,商不变,而余数也扩大了10倍,这里的14应是14分米,也就是1.4米。
  三、计算马虎
   学生做题时出现错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计算马虎。
   如:1÷0.5  他们能把0.5写成0.8  或者在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往作业本上抄时却写错了。
  四、书写格式不正确
   这个情况出现在刚学新内容时,学生经常会出现的情况。
  如:初学方程时,学生不写解,用方程解应用题时,不写解和设,就直接出现未知数x或y.算出结果后不用写单位名称,学生却偏偏写上。这样考试时也是要扣分的。
   五、自以为是,考虑问题不全面
    学生做题时全凭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不加思索到写答案,总以为做对了,可是不然。
   如:本次期末考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下列式子是方程的有()A   x-5≤0nbsp;  B x0  C x=8   D 0.8x-6   大部分学生总认为选B x0  然后就匆忙做下一题,认为选择题就一个正确答案,就不在往下看第三题而失去了得满分的机会。
  六、理解能力差
    许多学生喜欢学语文,不喜欢学数学,很大原因在于不动脑筋,不喜欢思考,因此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差。
   如:学校合唱队有80人,比舞蹈队人数的2倍还多6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学生用算术法解这道题时,看到“多”这个字,就以为用加法计算,于是列式为(80+6)÷2  如果再仔细认真读题,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2倍多6人,应把多的6人先减去,才是舞蹈队人数的2倍,正确算式应是(80-6)÷2
  七、计算公式不能熟练应用
    学生对以往学过的概念、公式不能理解并熟练应用到做题当中去。
  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86厘米,长是24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用方程解)
   这道题用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可是部分学生把公式忘了或者学习时没掌握好,做题时出现了错误。有的学生直接设面积为x平方厘米。有的学生虽然知道设宽为x平方厘米。可列出的方程却是错误的24+x=86 他们并未意识到长方形有四条边,而且对边相等。正确方程应是:(24+x)×2=86
  八、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许多学生学的只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没能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如:小林感冒了,医生给他开了一种药“感冒颗粒”,每盒19.80元。
   说明书:儿童每天按体重每千克服用0。0.0153克。分2次服用。规格:每袋0克。
 (1)小林买了2盒药,挂号花了5.5元,小林共花了多少钱?
  (2)小林的体重是克,他一天应服用多少克的感冒颗粒?
   每个学生生病了,都会吃药,可都是父母拿好的,自己根本不知吃多少剂量;有的学生甚至不会看说明书,更不会做题,因此出现错误。
   针对以上做题出现的原因,应从以下几点进行训练。
 一、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会分析,深入思考,遇到问题多想几个为什么。从条件入手或从问题入手,要求最后的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还需先计算出什么,才能计算出最后问题。
  二、多做多练。学数学必须多做习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不要应付式的去做题,在做题中提高自己,找出错题原因;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另外还要做些“好题”像那些综合性较强的、新颖的、稍微转几个弯就能做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能把知识点融会起来以巩固学习,开发智力,所以,做这样的题目是一种享受。又要“精做”题,即不仅要把题目吞掉还要不惜时间来消化,让它们真正成为你脑海中的一部分。如:做完一道综合性题后,想想它涉及的知识点几其相连性,想想做题的思路是如何寻到的,还要思考是否有别的蹊径,如果变换一下条件或问法,又该怎样着手?
  三、理解。数学中的公式、概念繁多,若一味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必将陷入迷乱状态。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公式、概念的理解而非记忆,只求能做到熟练应用各种公式,而不要对公式死记硬背。
  四、贯通。“学而不思则惘”,学会思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掩上书本,闭上眼睛,调动数学中所学的知识,建立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并注意各章节之间的联系。
  五、准备错题本。时刻准备着记一些有价值的错题、典型题。每一次考试中出现的错题记录下来,经常看看,这样会避免同类错误再次发生。
  六、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学有所用。利用去超市买东西或家里交水电费等,让孩子算算需要多少钱,提高孩子的应用能力。
   一个学生要想学得出色,成为优秀的人才,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题习惯,这会使你一生受用无穷。
 



      
      
 
   
1
浏览(3286)┆ 评论(12)┆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