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智力背景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
————2012年暑假写给家长的信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转眼又到暑假。两个月后,咱们的孩子就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想起三年前报名的那个日子,仿佛还在眼前呢。那个时候的孩子,是多么小啊!有的甚至因为不适应学校生活在教室里号啕大哭。想想那段时日,我依然能感受到疲累。但是,更多的是幸福、骄傲和成就感。在叽叽喳喳和琅琅书声中,孩子们长大了。他们认识了两千多个生字,学会了独立阅读,基本上能流畅地写出三四百字的记叙文,慢慢明白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美好。这是我们团结合作,携手努力获得的成就啊!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感谢你们这三年来对我的理解、帮助、支持和鼓励。感谢您为了孩子所付出的一切辛劳!以后的三年里,我们依然要一起前行,为了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不断努力学习和探索,相信以后我们会更好地合作,使孩子拥有良好的家校学习氛围!
放假了!假期里干什么呢?可能多数的家长朋友会松口气,准备把自己从繁重的辅导任务中“解放“出来,好好地玩一玩了。在这里,我先衷心地祝您和孩子有一个愉快的假期!但是,在玩乐的同时,请千万不要对孩子的学习完全放手。不少的事例证明,一个暑假结束后,原本同等水平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假期安排,差距大幅拉开。所以,我想再跟您谈一谈如何合理为孩子安排假期的一点心得。
假期里,请您多给孩子丰富的生活,开阔视野的机会,让孩子的智力背景更加广阔。多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一个拥有广阔智力背景的孩子,学习起来是非常轻松愉快的。
何谓 “智力背景”呢?它是指孩子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智力背景对于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它之于学习,犹如土地之于种子。种子撤在沙漠里,就别指望有什么好收成;种子撒在沃土里,丰收则是肯定的。智力背景愈广阔,孩子学习的思维就愈活跃,想象就愈丰富,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愈强,愈有创造性。
如何做才能使孩子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智力背景呢?我建议您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着去做一做。
一、亲近自然。
在这几十天的假期里,如果条件允许,希望每个爸爸妈妈都能带孩子出去走走,尽量走得远一点,出去的次数多一点。陪伴孩子走进自然,亲近山水与人文景观,让孩子的心灵与自然、社会接触,变得敏锐而丰富。在旅行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够增长见识,还能从中学到更多的人际交往以及自主合理安排自己活动的本领。
二、接触国内外优秀电影。
电影不是孩子的洪水猛兽,不要视之为孩子学习的阻碍。电影是现实生活外另一个不同的世界,能够补充孩子对生活的理解与想象。好的电影,能够触动孩子的内心世界,增长见识的同时引发孩子对诸多问题的思考,对开阔孩子的视野很有好处。现在我把自己看过的几部比较好的儿童电影推荐给您和孩子。网上都能很方便地下载到,强烈建议您在假期里让孩子看一看。
《侏罗纪公园1》: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作品,借助电脑特技让恐龙回到了现代,逼真的效果让人叹为观止。
《帝企鹅日记》:法国导演吕克.雅克的作品,用纪实性的风格,生动刻画了企鹅繁衍生息的一切活动,诙谐幽默,有助于孩子了解生物与自然。
《人工智能》:也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作品,是一部值得您和孩子一起看的电影,影片谈论了爱、追寻与勇气,能激发孩子对人生的思考。
请带领孩子重温我们在学校看过的《小飞侠彼得.潘》、《狮子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绿野仙踪》等优秀儿童影片。这些原作多数孩子们都看过,围绕着同一主题再次进行深入的学习,让坚守、梦想、勇气等美好的道德品质内化为孩子的需要。
三、多读书。
对于有些家长认为学好课本就行了的观念,我一点儿都不认同。这些家长往往是因为孩子学习困难,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都需要费很大的劲儿,所以十分排斥课外阅读,认为孩子没有时间读课外书,课外书对学习用处不大。这是家长对教育知识的缺乏造成的。
其实,孩子学习遇到的困难越多,越需要课外阅读。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提高“学困生”学业成绩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思维、授予学生学习方法、因材施教等方面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取得成绩,而课外阅读完全具有这些方面的教学功能。他说:“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量的事实证明,孩子读书越多,他的疑问就越多,不理解的地方也越多,他的思考才越多;思考越多,他的智慧力量才越活跃。我见过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十分肤浅,整天忙于应付作业,没有时间阅读科学的文学的书籍,这就缺少知识背景,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当然要保证学好必修课程,而课外阅读是必修课程的“大后方”。“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的。”不经常阅读课外书籍,对知识的持久兴趣是不可思议的;不建立课外阅读体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就要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相反,课外阅读的东西越多,各个学科中难懂的科学概念就越容易弄懂,也越容易加深理解,这样,时间后备就越多,学习负担就越轻,学习效果就越好。在一定意义上说,苏霍姆林斯基倡导学生的“广阔的智力背景”,就是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与训练。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的……我们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就是使每—个孩子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怎么读?读什么书?在我们的家长会和平时的短信联系中,我已经谈了不少了。现在主要谈的是要多读一读科普书籍的问题。
读书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提高写作能力。书中的世界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少能接触到的。因此,读书除了享受阅读的乐趣以外,我们还要把它当做是获取信息的一个最主要的途径。
孩子读书的种类要丰富一些,不要只读文学类的书籍。要让孩子多读一读科普书籍,增长见识。
假期里,您可以让孩子把《昆虫记》,再次走入诗意语言描述的昆虫世界。有条件的请把少儿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买了陪孩子读一读。现在我再给大家推荐几套科普书籍。
《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系列,:一套二十本,内容涉及非常广阔,有昆虫、病毒、恐龙、太空、草原、沙漠、大海、热带丛林、南极、火山、地震、地球气候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能极大地丰富孩子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量,教给孩子在不同的恶劣环境下如何求生。
德国作家乌纳·雅各布的“最美的科普”自然知识系列:一套六本,用通俗的语言和插图介绍了太阳、花、草、树、蝴蝶、大地等方面的知识。
【第一次发现丛书•放大镜系列】:这是一套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开拓性的科普童书,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拿放大镜夹住透明胶片慢慢移动,孩子可以进入微小世界,发现隐藏在黑色图书中的许多细节和惊喜。微小的世界立刻清晰,培养孩子细微观察的能力、比较异同的能力。
如果孩子的数学不是太好,那么,建议您给孩子买这些书籍。
李毓佩数学故事系列(全7册):这是一套特别的书,作者用数学和文学方面的双向造诣,用深入浅出的文字、细腻的笔法和生动的故事,让孩子发现数学的魅力,不知不觉中迷上数学。李毓佩教授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他十分擅长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形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情趣盎然,使读者在有趣的故事中接触数学,并从此喜欢上数学。
中国科普名家名作·趣味数学专辑(典藏版)6册/套彩图版:本书为其数学故事系列丛书之一,主要收录了数学小眼镜历险、古堡里的战斗、黑森林历险、沙漠小城的奇遇四个故事。
这些书籍,在网上都有卖的。
四、动手做家务。
为什么要让孩子养成自觉做家务的习惯呢?科学研究和我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从小坚持做家务的孩子学习比较勤奋自觉,而不动手做家务的孩子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不做家务的孩子,多数在以下方面有问题:秩序感较差,丢三落四,东西扔的乱七八糟;注意力不集中;懒惰,被动;缺乏条理性;时间观念差;学习无计划,自控能力差,订了计划也难以做到。
而做家务的孩子在帮助大人减轻负担的同时,也训练了自己:
学会遵循程序做事,有条有理;训练了注意力的稳定和分配能力,培养专注做事的好习惯。;学习管理方法,形成良好的协调能力。;对家庭尽责,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求变求好,培养了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做题细心程度普遍不如以前,我觉得娇生惯养,不能动手参与家务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因此,建议您每天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是一个您和孩子双赢的举措。
五、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辅导。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弱项,请您在假期里针对孩子的学习给予相应的专项辅导。如果孩子的生字较差,可以把前六册的生字都整理出来,让孩子多写几遍,并在具体的词句中运用。不要单单只提写生字。例如,在共读的时将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加上拼音,写一写,组两个词,用词语说个句子;让孩子将故事中的某个句子听写下来,看是不是掌握了旧的生字等。如果孩子的写作业速度慢,那就针对这个弱项训练。如果孩子不够细心,就从细心上下功夫。这些方法不再多说,网上有很多方法,大家可以参考。
六、提高孩子读与写的能力。
有些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会写作文,读了那么多书,跟没有读一个样,用词贫乏,语句简单,思想苍白。其实这个问题不在于孩子,在于家长没有好的训练方法,或者是不肯下功夫陪孩子读书。如果让孩子自己去阅读,他关注的大多数是故事的情节,浮光掠影地看一遍,而没有真正去思考过故事背后的那些道理,所以他的思维能力没有提高,也没有积累到什么词汇。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家长必须要陪孩子共读的原因。您是否想过,同样的教室,同样的教师,同样的课本,同样的书籍,仅仅三年的时间,为什么不同的家庭环境造就的孩子差异会那么大呢?有的孩子已经能够达到当堂写出七八百字的精彩的童话故事,而有的孩子仅仅能够干巴巴地叙述几句故事过程,还停留在一二年级的水平?据我观察,凡是发展得较慢的孩子,都是家长不怎么会教育或家长根本不愿意辛苦付出的孩子,而不全是孩子自身能力的问题。
怎么提高孩子读与写的结合能力呢?积累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想尽办法让孩子背——这个是必须的。不背,不积累,怎么会有大量的词语储备?没有储备怎么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呢?怎么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呢?在这个方面我很有体会。往往是背会的课文、晨诵过的诗歌的词句在孩子们的作文中出现的机会较大,背会了以后模仿、迁移,把这些词句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当然,不要强逼着孩子背,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引起孩子对优美词句背诵的兴趣。比如讲清道理,让孩子从心理上认同这个做法。还可以同孩子一起比赛,看谁先背会。也可以尝试着写一段话,用上这些词句。但是,请记着不要用物质来刺激,一旦学习沦为物质交易,学习的欲望是短暂的,孩子的学习就变味了,只能导致以后他对学习充满厌弃。
希望以上几点对您能有所帮助。再次感谢您对我的理解支持!感谢你对孩子无私的付出!
祝您和孩子暑假快乐!
2012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