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一、《大地的话》
1、《大地的话》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借大地之口,抒发了对一切生命尊重、爱护、保护的博大情怀。诗歌通过大地母亲与种子、飞鸟、游鱼、小草等精灵的对话,表达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 结尾的省略号省略了埋藏在大地母亲体内的诸多宝藏,给人留下意味深长的想象空间。
3、能仿照课文前四节进行仿写。
二、《语言的魅力》
1、《语言的魅力》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前半部分是叙事,后半部分是议论。木牌两面的话分别是盲老人写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和让.彼浩勒写的“春天到了,可是……”,两句话相比而言,让.彼浩勒写的话最具魅力。它能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情不自禁地把巴黎春色和盲老人眼前一片漆黑进行鲜明的对比,更能唤起人们的同情心。
2、理解“衣衫褴褛、无动于衷、良辰美景、万紫千红”等词语的意思。
三、《秉笔直书 》
1、“秉”是拿着的意思,“直”是照直、径直、不拐弯、不隐讳的意思;“秉笔直书”的意思是:用笔据实写,写事实。课文表现了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季忠于职守、刚直不阿、秉笔直书的精神。
2、名人说过的话叫名言,生前留下的话叫遗言;
狂妄自大的话叫狂言,象征吉祥的话叫吉言;
教育鞭策的话叫格言,使人进步的话叫良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直率坦诚的话叫直言。
四、背默《大地的话》、《语言的魅力》最后一个自然段、《秉笔直书》中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季三位史官说的话。
六、 会写带“言”、“词”的成语各四个;
七、 会默写课本第9页关于话语的四个句子。
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一、《春潮》
1、《春潮》课文描写了北方春天来到,春水涌动,春潮激荡的情景,表现了春潮由弱到强、势不可当的宏大气势。
2、作者写春潮的形成过程是围绕“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写的。
3、《春潮》描写了春潮的形成过程和磅礴的气势,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到来不可阻挡,充满了阳刚之气。
4、课文先写春潮的形成,后写春潮的气势是因为:
①符合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先形成,再表现宏大气势;
②春潮是从小到大发展的,从一滴水到大江;
③春潮代表春天的力量,它不可抗拒的力量是在与严冬抗争的较量中发展起来的,要先写抗争过程,再写抗争结果。
二、《三月桃花水》
1、《三月桃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它赞美了春天,赞美了生活,赞美了劳动。
2、文章开头用两个疑问句,唤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读者带入春天的意境,第2自然段直接赞叹三月桃花水,3、4自然段写三月桃花水的声音,5、6自然段写三月桃花水的光芒,7、8、9自然段直接抒情,突出桃花水的珍贵。课文是总——分——总的关系。
3、《三月桃花水》江南春天农村的诗情画意,洋溢着阴柔之美。
4、近义词:轻柔——温柔 催促——催赶 纤细——细小
反义词:进攻——撤退 驯服——乖巧 纤细——粗壮
三、背默《春潮》和《三月桃花水》;
四、背默《兰溪棹歌》和《桃花溪》两首古诗。
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一、《江畔独步寻花》作者:唐代 杜甫
独步:一个人散步。蹊(xī):小路。娇莺:可爱的黄莺。恰恰:鸟叫声。留连:舍不得离开。
江畔独步寻花:一个人在江边散步赏花。
2、诗意: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成千上百朵鲜花把花枝都压弯了。美丽的花儿引来蝴蝶在花间飞舞,舍不得离去,娇小美丽的黄莺儿也不时发出清脆婉转的叫声。
3、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江畔一个人散步时所见的春意盎然的美景。一个“满”字流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一个“压”字写出了花开得繁茂。 诗句表达了诗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
二、《游园不值》作者:宋代 叶绍翁
值:遇到。不值:没有遇到。应:可能、大概。怜:怜惜、喜爱。柴扉:柴门。屐:古代一种木质的鞋子。齿:鞋底防滑的木齿。
游园不值:游园访友没有遇到要访问的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寻友不遇,心情十分沮丧,当见到一枝红杏时,心情又转为十分欣慰。
2、诗意: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 轻轻敲柴门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是关不住的, 瞧,一枝开得正艳的红杏伸出墙来。
4、两首诗的异同:相同点:都是以春花为题材,情景交融,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不同点:《江畔独步寻花》写一大片花,用戏蝶、娇莺侧面衬托花的繁茂芬芳。《游园不值》写一枝花,由一枝红杏想象满园春色,富含哲理。
三、《种一片太阳花》
1、我们院里的劳动者们喜欢太阳花的原因是:它生命力强,色彩鲜艳,追求光明,献身事业。
2、兴旺发达的意思是:事业兴盛繁荣。
太阳花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原因是:它们虽然生命短促,但是新旧交替,成批开放。
3、“太阳花的事业,这样兴旺发达,这样繁荣昌盛。”这句是拟人句,由太阳花说到了我们献身的事业,表达了对太阳花的喜爱,突出了文章的寓意:个人力量有限,但是如果都能不遗余力,我们的事业必定兴旺发达。
四、《花之咏》作者:(黎巴嫩)纪伯伦
1、题目意思:花在歌唱。咏:歌咏、歌唱。
2、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以花的口吻歌唱了花的生长、花的生活、花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赞美之情。
3、“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这句是文章的中心句。这句话写出了花的理想和追求,表现了花的积极乐观,告诉我们要善待生命,向往光明。 五、作业:
1、背默《古诗二首》;《花之咏》最后一段;“语文天地”中“读一读”和“抄一抄”;
P26《咏兰诗》;
2、背诵《种一片太阳花》5、6、7、10段;《花之咏》全文。
四单元复习要点
一、《我们的手》
作者西渡,以“我们的手”为线索,表达了对亲人、对朋友、对世界人民的关爱、友善和情谊。
2、课文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手所传递的这种友爱和关怀。“是”在文中是“像”的意思。
二、《一双手》
1、这篇文章写了林业工人张迎善的一双手,运用借代的手法体现了林业工人为绿化祖国付出的艰辛劳动。
2、文中作者把张迎善的手比喻为“半截老松木”把掌面比作“鼓皮”把手指比作“老干蘑”。
3、张迎善的手特点是:大而有力、黑、硬、伤痕累累、粗糙; 表现了林业工人为祖国做出的伟大贡献。
4、“26万”说明栽树数量多,“1981年至1985年”说明时间短,“33垧、44.5垧”说明面积大;“32岁“说明很年轻。
三、《手上的皮肤》
1、这篇说明文从手上皮肤的特点,以及与这些特点有关的手的用途,讲述了有关手上皮肤的知识。
2、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中心句是:手的用途多,手上的皮肤学问也多。
3、反义词:
熟悉——陌生 粗糙——细腻 自如——僵硬 灵敏——迟钝
熟练——生疏 增强——减弱 担忧——放心
四、背默:《我们的手》全文;
《一双手》4、5、6、7、8、9、10、11和最后一段;
《手上的皮肤》1、2、5、6段。
默写带“手”和“指”的成语各写4个。
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一、《草帽计》
1、课文讲的是红军长征途中,贺龙带领战士用丢掉草帽的办法引诱敌人上当,不仅躲过了对方的追赶,还让误戴红军草帽的敌人遭到自己战机的轰炸。
2、课文是按照戴草帽——扔草帽——抢草帽——炸草帽的顺序来写的。表现了贺龙同志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神机妙算。
3、草帽计能够成功的原因有:①天气炎热,白军需要草帽(天时);②地形平坦,便于敌机发现草帽(地利);③贺龙同志知己知彼,红军纪律严明,白军纪律松散(人和)。
4、文中讽刺白军丑态成语有:人困马乏、得意忘形、眉开眼笑、喜出望外、血肉横飞。课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
5、贺龙同志使用的计谋是金蝉脱壳、借刀杀人,结果是,贺龙带领红军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二、《包公审驴》
1、课文是按照丢驴——告驴——审驴——得驴的顺序来写的,表现了包公足智多谋、断案如神。
2、包公使用的计谋是欲擒先纵,顺藤摸瓜,小偷使用的计谋是偷梁换柱。结果是,包公顺利破案,把驴物归原主;小偷害人害己,最终被绳之以法。
三、语文天地
表示计谋的成语有:围魏救赵、破釜沉舟、调虎离山、瞒天过海、借刀杀人、声东击西、无中生有、笑里藏刀、打草惊蛇、金蝉脱壳、调虎离山、抛砖引玉。
背默《草帽计》第四自然段。
第6单元复习要点
一、《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1、题目中的引号表示特殊称谓,着重指出,在文中表示的含义:①代指苏明娟;②代指这幅有苏明娟大眼睛的照片;③代表所有濒临失学的儿童渴望读书的心。
2、文中描写这双大眼睛的特点是:明亮、专注、渴望、忧郁、讲述故事、唤起同情。
3、“大眼睛”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是因为“希望工程”是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为宗旨,而这双“大眼睛”正是成千上百濒临失学儿童的缩影。
4、“希望工程”是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为宗旨的社会公益事业。
二、《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1、这篇课文是先给抗击“非典”医护人员的作品,诗歌表现了医护人员临危不惧、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品德,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护人员的感激、爱戴和崇敬之情。
2、诗中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因为:①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医护人员必须戴着厚厚的大口罩,人们只能看到他们的眼睛;②人们能从医护人员的眼睛里看到他们高尚的心灵。
三、《永生的眼睛》
1、课文题目中的“永生”是指:①人死后捐赠的器官还活在活着的人身上;②捐赠器官的人的生命更加有意义,他们的精神是“永生”的。
2、课文记述了琳达一家三口人先后捐献器官的经过,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琳达思想发生的变化(痛苦——遵从——骄傲),宣扬了人道主义、博爱、奉献的精神。
3、文中父亲的心愿是死后能捐赠完好器官,帮助他人恢复健康。
4、文中5次出现“骄傲”,这里的“骄傲”是自豪的意思,是指捐赠器官帮助他人恢复健康值得骄傲自豪。
5、表示“看”的词语有:向四周看——环视、环顾;向上看——仰望;向下看——俯视、鸟瞰;向远处看——远望、远眺;恭敬地看——瞻仰、注意力集中看——注视、端详;粗略的看——浏览;偷偷地看——窥视;仔细地看——观察
四、背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2、3、4、5、7自然段;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全文;
默写带有“眼”和“目”的成语各写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