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七组“异域风情”这一训练专题中的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的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这节课,带给我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涩。我先谈谈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目标适中,切实可行 我们学习的是第一课时,所以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会认“莞、姹、嫣”;会写“脊、莞、锦、姹、嫣、暇、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优美语言。这三个目标可操作性强,目标制定切合实际。 二、开门见山,直奔目标 在课堂上,直奔目标,不拖泥带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重视字词,夯实基础 在完成字词目标时,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要求会认的“嫣”出错,“yān”读成 “yàn”。易写错的字更多:“脊”的笔顺出错,“花团锦簇”写成“花团紧簇”,“嫣”、“暇”的字形出错。组内互查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交流好的识字方法。学生是这样解决的:“脊”上半部分的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花团锦簇”形容花的美,花一团一团的,像锦绣那样美,不是说花紧紧地挤在一起;“目不暇接”,是形容花多,眼睛看都看不过来。“暇”,是空闲与时间有关,所以左边是“日”,不是“目”。经过交流识字方法,再次听写学生基本掌握住这几个字,实现了“字词清”。 四、精选展示问题 展示交流时,通过组内对子对学、群学。汇报组内有争议的问题或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其他小组展示这些问题。这样以来,就节约了不少时间。 五、多种形式的朗读 课堂上多种形式的朗读,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正因为有了琅琅的读书声,学生才有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抓住关键词句谈出了德国的奇丽景色,学生们各抒己见。从花美、花多两方面来谈,展示了德国的“奇丽”。 本节课虽说,从总体上来说,还算是一节我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一节课。可是,不足之处也不少。 本节课最大的不足是课容量有点小,把课堂交给孩子,远远没有我们以前给孩子硬“灌”的知识多。 其次,字词教学占用时间有点长。为了达到“堂堂清”,不得不占用一定的时间。孩子在课堂上学会了,比平时课下多抄10遍,都强得多,毕竟当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最后,小组评价有欠缺。一味地加分,孩子们往往太纠结,总盯着分数,而忽视了倾听。所以,本节我没能很好地利用加分评价,也是我这堂课的一大遗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力争让我的课堂课容量增大,科学合理地利用小组加分评价,以便在以后的高效课堂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