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课标,说教材”作为我校一项常规教研活动, 2月7日以学科组为单位领导分包进行说教材竞赛,2月8日,学科组推荐人选参加学校说教材比赛。与以往相比,将解读教材前置到开学前,使老师们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开学前的准备;校内比赛时,所有教师集中参与,除了听本学科的教材解读外,还可以对比其他学科,体会到可借鉴之处。在两天的比赛中,经过角逐获得一等奖的教师有杨倩、董海瑛、赵婉、段颖、张杏芝、李翠玲、袁慧芳、侯玉晓;获得二等奖的教师有张西兰、彭曼、孙晶晶、刘凤花、张一维、张庆玉、郭连升、李曼、王醒。
小结:
1、基础:吃透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本次活动,老师们无论是全册教材还是单元教材都能依据课标精神准确解读,会无形地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
2、思考:老师们解读教材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在全册教材分析中呈现了典型单元教学方法的处理;在单元教材分析中,针对典型课例谈出了自己对重、难点的处理方法,为自己的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也为其他老师提供了借鉴之处,这是我们所提倡的。
3、创新:站在前者的思想上融入自己的思考,打破常规,更新模式,这就是创新。如:上学期张晓敏老师解读教材时从“把握教材、走进教材、用好教材”三个版块对教材进行解读;李华老师谈作文教学时,有困惑、有问题、有实例、有解决途径,听后让人耳目一新;本次说教材中,董海英老师从说课标、说教材、谈教法、共交流四版块解读教材,让我们看到他们的思维结晶。
总之,解读教材要把握根本,深入思考,不断创新,让其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