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福星宝宝
文  章:152
评  论:7021
访问量:116641
荣誉榜
推荐博文
飞得更高——《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二)
分类:书香四溢   2011-12-18 11:08
 

飞 得 更 高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二)

 

 

      在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的过程中,收获很多。我想继续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读书心得与收获。

 

 

 

             

                一、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在读到第一章《给我一些真相》时候,<:sonNaPrD="雷夫" w:"on">雷夫

三年级学生艾力克斯的书包很乱,实际上,比“乱”还可怕——十足像个塞满纸张、资料夹,以及糖果的核爆灾区。

艾力克斯的老师原本可以把握这次机会对他进行教育,但他却对着艾力克斯大吼大叫,还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都倒在桌上给同学看。

接着,他叫学生去他车上拿照相机,把桌上的一片狼藉拍下来,还对艾力克斯说,他会在家长返校夜向所有来宾展示这张照片,让大家知道他有多邋遢。

最后,这位老师还做了一件事情:他对全班同学说,大家如果有垃圾要丢,不要丢到垃圾桶,直接丢到艾力克斯桌上就好了。

那么,事情的结果我们大家可想而知了,孩子、老师、家长甚至是学校,都受到了本来可以避免的伤害。

看到这里,我有种莫名的激动,这样鲜活的的案例、这样恨铁不成钢的的老师和家长,我们身边还少吗?甚至是我们自己不也曾踏进过这样类似的陷阱里吗?

就像<:sonNaPrD="雷夫" w:"on">雷夫这个案例凸显出来的问题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维持教室的秩序,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其实,不止是老师,很多大人对待孩子的做法,多半也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心态。

听着这样的话,好像很不给大人们留情面。

其实,事实上的确如此。我们所谓的教育者,我们所谓的大人,有多少人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能够设身处地的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有多少人又能够真正把尊重孩子落到实处?从而耐心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原本往坏处发展的事情往好处发展呢?

很多时候,我们的这些暴跳如雷、恨铁不成钢的做法,可能会有很好的初衷,无非是为了孩子好;而这样做可能也会有些效果。但是,谁敢说这就最好的做法、这就是最好的效果呢?

事实上,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像<:sonNaPrD="雷夫" w:"on">雷夫

 

 

 

 

             

            二、害怕,不是教育的捷径

 

而文中的另一个家庭教育案例,也很耐人寻味。

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继承了一颗无价的签名球,上面有传奇的1967年红袜队全体队员签名。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理所当然地,他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这个事对于他儿子来说可能没法理解。

于是,他没有花时间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可以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表示他已经把问题解决了:他把所有的字都涂掉了。

理所当然,老爸气得想痛打儿子。但他心念一转,便明白儿子根本没做错事。自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看完这个故事,我必须得承认,很多时候孩子做错事,绝非本意,而是他们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我们作为老师或者家长面对孩子的错误,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意识到错误的原委,从而协助孩子去改正错误,而不是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劈头盖脸的责骂;如果能提前把话说清楚,防患于未然,那就更好了。

其次,我还必须像<:sonNaPrD="雷夫" w:"on">雷夫

我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 …...

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们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指责打骂,……

当然了,正如<:sonNaPrD="雷夫" w:"on">雷夫但我们要的应该更多。

就像雷夫老师说的那样,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提高他们的品行和成绩,我们催促孩子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难道不也应该帮他们变成更好的人吗?

就像歌手汪峰在歌曲《飞得更高》中唱到的那样:

   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

   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事实上,只要愿意,我们和孩子都可以飞得更高。

  

 

 

 

 

 

24
浏览(4113)┆ 评论(51)┆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