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开学,学校领导给我下达一项任务,在校本研修中承担一个课题,即“考上油田一中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这个看起来并不复杂的课题,真是做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在2011年中考中,我的班考上19个一中,并且还有五名学生在一中录取线3分之内。这些学生性格各异,回想起四年的表现,总感觉到他们各有各的个性,我也没有去刻意抹杀他们的个性,但如果非要找共同点的话,还真是有一些。
首先是心中有目标。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优秀学生都是心中有明确的成长目标的,不论这个目标是远大还是近小,但目标非常明确,并且有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在这方面,李祯和孟祥瑞是最典型的例子。虽然这两个学生最后的中考成绩并不十分理想,都没有考到一中的录取分数线,但我觉得他们为实现目标所做的努力,他们身上那种强烈的实现目标的愿望是所有与他们接触的人都能感觉到的。
李祯初一入学后第一次段考成绩是年级323名,数学不及格。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生活却是有一些烦恼,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树立的一定要考上一中并且考好的大学将来出国留学的目标。确定目标之后,我又给他指明了实现目标的方法与步骤:先改变成绩,提高分数,增强能力。根据各门学科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在数学上,重点先抓基础,把课本夯实;语文方面,扩大阅读面,开阔视野,抓好基础;英语方面,多读多背等。在时间,用好课课堂,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用好小时间有计划地及时预习和复习等等。从初一的后半学期开始,他利用中午别人都休息的时间,坚持每天做十道数学题;坚持每天背一段英语短文,坚持每天读书……在目标的驱动下,他刻苦勤奋,力求进取,在初一期末就实现了进入年级前200名的目标。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始终坚持努力,从初三开始,他们的成绩大多都保持在年级前100名,最好名次达到年级50名。
另一个典型例子是孟祥瑞同学,他的起步要较李祯晚一些,成绩突破是在初三实现的。由于个人成长中的方方面面的原因,这个孩子基础是非常薄弱的,但班里积极上进的氛围和老师的引导激励了他,决心在考油田一中进而考上好的大学。目标确立以后,他首先改变的课堂上消极被动的状态,积极发言,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他是后两年班级课堂上最耀眼的明星;其次改变作业状态,原来他的字的笔画一般都不在起,用我的话说就像堆积在一起的柴禾棒,从确立目标后,字体改变了,作业质量上去了。同时他也学会思考了,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不彻底弄会决不罢休。初二期末他的名次是年级289名,初四中考之前最好达到年级27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