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内容: 第七单元信息窗一: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探索除法计算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圆片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算一算,并说说用哪句口诀。 3×2 = 4×3 = 2×5 = 3×3 = 4×2 = 5×5 = 2、填一填,说说括号里的数是用哪句口诀想出来的。 2×( )=4 ( )×4=20 ( )×3=12 4×( )=16 3×( )=6 5×( )=15 【设计意图:以上两题为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进行学习前的准备。第一小题,求积说口诀很容易,是对口诀的熟练,第二小题填写一个因数,为下面孩子学习用口诀求商做好铺垫。】 3、把12个圆片平均分一分,请同桌两人交流自己的分法并写出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在第五单元,学生已经对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利用摆一摆、圈一圈等方法求商,本题意在让学生回忆平均分、除法的含义,为信息窗中提出问题、理解解题方法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信息窗一,提出问题: 自己认真观察图画,找出图画中的数学信息。 整理信息,分别提出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首先能够激发孩子的探究意识,再是能够从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除法的理解情况。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问题,才能够真正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理解解题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下面的问题: (1)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2)我们3人共采了12种叶子,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3)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采了几种花? 第三个问题孩子不容易提出来,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2、解决问题 (一)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1)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列式:15÷3= (2)探究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进行计算,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探讨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小结:计算15÷3等于几,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得出结果,也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比一比:你觉得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比较方便? (二)学生独立解决其余两个问题,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算,怎么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尝试进行计算,这样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相互交流,比较选择,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真正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自主练习。 1、一、根据算式填空。 算式:8÷2=( ) 8÷2=4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还表示( )里面有( )个(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以便更好的理解除法问题中数量关系,掌握除法问题的解题方法。】 2、把口诀填完整。 二( )得六 ( )四十二 四( )二十 ( )五十五 四( )十六 ( )五二十五 【教材自主练习的第二题,通过对口诀的填写,学生对口诀更加熟练,为熟练的用口诀求商做好准备。】 3、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谁的速度快。订正时说一说口算的方法,进行总结,计算第一个风车的题目想的是4的乘法口诀,计算第二个风车的题目想的是2的乘法口诀,计算第三个风车的题目想的都是3的乘法口诀。】 4、课本自主练习第6题。 学生观察图画,先独立思考,再同桌间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规范解题格式: (1)2×4=8(人) 8<10 答:伞不够。 (2)10÷2=5(把) 4<5 答:伞不够。 【学生说一说:伞不够怎么办?教育孩子要相互帮助,遇到问题要勤于思考,想办法解决,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仿照例子编一编。 15÷3=5 例:(1)有15名同学,平均分成3个小组,每个组有几个人? (2)有15名同学,每3个人为一个小组,可以分成几个小组? 【设计意图: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让学生自己能够编写题目,会编自然就能够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就能够掌握题目的解决方法。编题的过程中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