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童心
文  章:354
评  论:8128
访问量:487189
荣誉榜
推荐博文
在读书中成长——转换角色,适应新岗位
分类:读书随笔   2011-10-28 17:47
 

在读书中成长

——转换角色,适应新岗位

 

 

20108月,我正式被油田教育中心任命为濮阳市油田第十四小学副校长。作为一名新任副校长,如何转换角色,尽快适应新岗位,是我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回首我的成长之路,是读书滋养了我心灵的根脉,增强了我专业成长的底气。因此,我自发地开始找来一些学校管理方面的书籍阅读,期望能从书中得到启发。

 

我最先找到的一本书是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著的《优秀小学校长一定要知道的30件事》。书中所列的30个问题基本上涉及到一个校长在学校管理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还有许多管理中的小窍门。比如,“每天要巡视校园”。以前做老师时,我总能见到我校杨校长早晨在校园里“转悠”,当时也没有多想,反正我不迟到也不早退,不用怕被校长逮个正着。当上副校长后,杨校长建议我要多到校园里转转。我不太理解,因为作为老师总是被校长盯着的感觉很不好。直至读到了刘校长的文字,我才知道校长每天巡视校园的意义所在。刘校长说:“这种巡视在管理中很为重要,一层楼一层楼,一个班一个班地走一走,可以了解师生的精神面貌,可以了解班级的管理,可以了解师生的行为习惯。校长巡视校园决不是监督老师的工作。校长早上巡视校园时给教师一种鼓励,一种关注,清晨校园中校长的身影带来的是一种安定。校长在巡视校园中要看师生的优点,看问题的角度变了,巡视一圈后是一种欣慰,是一种愉悦,会带着一个好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校长巡视校园也决不是仅仅走一走,看一看,还要思考。对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要想一想为什么,善于发现更深层的东西,从而指导学校的工作。”刘校长的文字使我茅塞顿开,现在我也能做到在校园中巡视了,尤其是校长出去学习培训的那一周,我坚持天天巡视校园。《优秀小学校长一定要知道的30件事》一书中还有“管理就是帮助教师发展”,“必须经常听课”、“少一点评比,多一些引领”等文章,读后都让人有所启迪。

 

后来,我又读到了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的教育专著《回到教育的原点——窦桂梅教育教学管理精华》。窦桂梅老师是我视为偶像的小语名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作为教师的她,课如玫瑰,充满激情与思想,“三个超越”、“主题教学”让小语教师们奉为圭臬;作为校长的她,与教师共读、共教、共写,共同成长,引领清华附小的教师们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清华附小,她先由教学副校长做起,期间她写了《听课、评课、写课——教学引领者必需的生活》《教学三问》《管理耶?质量耶?》等一系列的文章,其中《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副校长的修炼之道》切合我的需要,成为我的指路明灯。如何当好副校长呢?窦校长提出三个观点:一是“定位、到位,不越位”,对于副校长,首先是要定好位,在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方面,一定要跟校长这个“大脑”保持一致,还要多跑、多看、多听、多观察,多方配合校长工作,把工作做好。副校长工作到位、不越位,努力保证校长的核心地位,才能发挥学校管理的执行力。二是“听从、跟从,不盲从”,作为副校长,执行力是很重要的,因为你是执行者。特别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才能赢得大家的尊敬。但会驾驭课堂不等于会驾驭学校,会引导教师不等于会领导学校。因此,副校长务必要尽心尽责,虚心听从校长安排,处处体现校长的权威与地位。要支持,坚决不能主持。当然再高明的校长有时也可能会做出一线教师不理解、不认同、不支持的决策来,优秀的副校长要积极与校长进行沟通,从多角度分析,为校长的正确判断提供有效的策略。三是“建功、立功,不居功”,业务副校长在学校决策中,往往起着专业引领作用。副校长要基于当年“起家”的本事,保住自己“看家”的本领,做一名有实力的副校长。副校长要善于把管理职能化作“挖掘才华的艺术,组织才华的艺术”。凡属中层干部职责范围内的教学科研工作,要坚决放手,让他们大胆去做,让他们感到自己有地位、受尊重。这些真知灼见,让我受益匪浅。

 

20113月,教育中心开展了“中小学校长教育名著研读活动”,为每位校长配发了《办好学校的策略》《给校长的建议:101》《学校领导者素质修炼》《学校文化力建设策略》等共修书籍。这些书籍犹如一个精美的“营养拼盘”,从不同维度来提升校长的专业素养。《办好学校的策略》一书由北师大著名教授肖川博士主笔,从宏观角度来谈办好学校的十大策略;《给校长的建议:101》汇集了江苏省14位中小学名校长的学校管理智慧,以案例的形式引发大家思考、寻找自己学校的发展途径和策略;《学校领导者素质修炼》关注学校领导者内在素质的修炼,从微观角度系统地论述了领导者应怎样修炼自身素质,怎样加强修养,怎样处理人际关系和怎样改进领导方法等问题;《学校文化力建设策略》从学校的文化场力建设和营造这个角度入手,以文化人,明确告诉我们:办学校就是办学校文化!四本书通读下来,我感觉自身的理论素养又提升了一大截,尤其是我明白了校长也是有自己的成长阶梯,也有自身的专业发展途径,不要把自己沉溺于“事务型”之中,要做“专家型”校长。吴恒山先生在《学校领导者素质修炼》一书中把校长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合格校长、骨干校长和优秀校长。从德、识、能、勤、绩等多个角度来衡量评价,如合格校长的素质标准:一是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比较端正的教育思想,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诚实、公正、无私的品质;二是要具有较好的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管理和教育学科知识,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是要具有一定的决策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科研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四是要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和事业心、责任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工作,讲求实效。对照这几条标准,我发现自己离合格校长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学校管理知识,决策组织领导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需要不断地学习,努力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如今,我正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著《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大夏书系的《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郑杰先生的《给校长的建议》《学校的秘密》等专著,我从一本本专著中不断汲取着营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我看来,教师的成长取决于他的教育学知识的深度。教师的进修提高,首先意味着他对于某一教育真理的看法今天已胜于昨天。”校长的成长亦是这样!

 

 

0
浏览(3629)┆ 评论(9)┆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