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中成长 ——转换角色,适应新岗位
2010年8月,我正式被油田教育中心任命为濮阳市油田第十四小学副校长。作为一名新任副校长,如何转换角色,尽快适应新岗位,是我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回首我的成长之路,是读书滋养了我心灵的根脉,增强了我专业成长的底气。因此,我自发地开始找来一些学校管理方面的书籍阅读,期望能从书中得到启发。 我最先找到的一本书是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著的《优秀小学校长一定要知道的30件事》。书中所列的30个问题基本上涉及到一个校长在学校管理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还有许多管理中的小窍门。比如,“每天要巡视校园”。以前做老师时,我总能见到我校杨校长早晨在校园里“转悠”,当时也没有多想,反正我不迟到也不早退,不用怕被校长逮个正着。当上副校长后,杨校长建议我要多到校园里转转。我不太理解,因为作为老师总是被校长盯着的感觉很不好。直至读到了刘校长的文字,我才知道校长每天巡视校园的意义所在。刘校长说:“这种巡视在管理中很为重要,一层楼一层楼,一个班一个班地走一走,可以了解师生的精神面貌,可以了解班级的管理,可以了解师生的行为习惯。校长巡视校园决不是监督老师的工作。校长早上巡视校园时给教师一种鼓励,一种关注,清晨校园中校长的身影带来的是一种安定。校长在巡视校园中要看师生的优点,看问题的角度变了,巡视一圈后是一种欣慰,是一种愉悦,会带着一个好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校长巡视校园也决不是仅仅走一走,看一看,还要思考。对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要想一想为什么,善于发现更深层的东西,从而指导学校的工作。”刘校长的文字使我茅塞顿开,现在我也能做到在校园中巡视了,尤其是校长出去学习培训的那一周,我坚持天天巡视校园。《优秀小学校长一定要知道的30件事》一书中还有“管理就是帮助教师发展”,“必须经常听课”、“少一点评比,多一些引领”等文章,读后都让人有所启迪。 后来,我又读到了清华附小校长 2011年3月,教育中心开展了“中小学校长教育名著研读活动”,为每位校长配发了《办好学校的策略》《给校长的建议:101》《学校领导者素质修炼》《学校文化力建设策略》等共修书籍。这些书籍犹如一个精美的“营养拼盘”,从不同维度来提升校长的专业素养。《办好学校的策略》一书由北师大著名教授肖川博士主笔,从宏观角度来谈办好学校的十大策略;《给校长的建议:101》汇集了江苏省14位中小学名校长的学校管理智慧,以案例的形式引发大家思考、寻找自己学校的发展途径和策略;《学校领导者素质修炼》关注学校领导者内在素质的修炼,从微观角度系统地论述了领导者应怎样修炼自身素质,怎样加强修养,怎样处理人际关系和怎样改进领导方法等问题;《学校文化力建设策略》从学校的文化场力建设和营造这个角度入手,以文化人,明确告诉我们:办学校就是办学校文化!四本书通读下来,我感觉自身的理论素养又提升了一大截,尤其是我明白了校长也是有自己的成长阶梯,也有自身的专业发展途径,不要把自己沉溺于“事务型”之中,要做“专家型”校长。吴恒山先生在《学校领导者素质修炼》一书中把校长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合格校长、骨干校长和优秀校长。从德、识、能、勤、绩等多个角度来衡量评价,如合格校长的素质标准:一是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比较端正的教育思想,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诚实、公正、无私的品质;二是要具有较好的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管理和教育学科知识,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是要具有一定的决策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科研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四是要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和事业心、责任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工作,讲求实效。对照这几条标准,我发现自己离合格校长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学校管理知识,决策组织领导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需要不断地学习,努力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如今,我正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著《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大夏书系的《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