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全营养” “人文”不可缺 ——第七届“书香班级”评选活动评委感言 贾 彤 “全营养阅读”的理念经过校讯通近几年不遗余力地推广,已经逐渐被广大学生、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文学作品由于其具体形象性,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常读文学作品的孩子,形象思维发达;常读科学、数学的孩子,数理思维强势……但是,只有一种思维模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以逛公园为例,文学思维强的人会关注绿草、蓝天、碧水,数理思维强的人则关注人数、种类,或如何才能走遍公园的每个景点,而不走回头路。而这个人如果懂些历史的话,可能会对公园中的文物古迹更感兴趣。 2011年“世界读书日”前夕,由朱永新教授和王林博士领衔的“新阅读研究所”组织专家研制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在京正式发布。该书目包含30本基础阅读书目和70种推荐阅读书目,按小学低、中、高学段,分别精选出文学、科学、人文类各若干本,为小学生阅读打底,也可作为家长和老师的选书指南。 一般来说,“真”、“善”、“美”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最简练、最基本的价值。科学、人文和文学作品,是表现“真”、“善”、“美”的有效文本形式。科学追求的是真,人文追求的是善,文学追求的是美,真善美对人的成长来说缺一不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过度关注科学的真,文学的美,但不注重人文的善,因此酿成了许多教育的苦果,远有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近有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故意杀人。没有善的监督的科学是可怕的,没有善的烛照的文学是可耻的。 在这套“中国小学生基础(推荐)阅读书目(2011年版)”中,人文类的书籍主要分为以下几小类: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类,也可称之为国学经典,包括《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成语故事》《图说中国节》《老子说 庄子说》等,这些书告诉我们的“根”在何处,中华文化血脉如何源远流长;二是历史类,包括《林汉达历史故事集》《世纪三国》《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人文史)、《书的故事》(科学史)等,读史明智,让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的目光贯穿上下五千年,不局限于一时一刻;三是地理类,包括《人》、《讲给孩子的中国地理》等,明了中国,放眼世界,让我们的目光跨越七大洲四大洋,不局限于一国一地,我们和整个人类的文明在更大的生物圈里融为一体;四是哲学类,包括《儿童哲学智慧书(第一辑)》《诺贝尔奖得者与儿童的对话》等,让我们从容、独立地思考一些本源性的问题,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五是美学、艺术类,包括《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希利尔讲艺术史》等;六是名人传记类,包括《孔子的故事》《 这个书目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每一年都要修订一次。因为书目研制时相同题材、主题的作品,一般选择代表性的一种。如果找不到书目中推荐的书,可以用同类的书代替。比如,我一直认为《孩子笔下的家园》是一套非常好的适合儿童阅读的地理类童书,它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世界上24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还有《希利尔讲世界史》对我们了解世界历史很有帮助。《小牛顿科学馆》也是科普童书中不可绕过的经典。今后,新阅读研究所还要继续研制学前儿童、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教师、父母等各类人群的基础阅读书目,比如,我们熟知的很多经典图画书将会被收入到“幼儿版书目”中,有的书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则会在初中生的基础阅读书目中找到它们。书目只是一个参考,最重要的还是要适合个人的阅读能力和水平,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无妨到上一级书目中去寻找自己的营养,弱一些的孩子也可到下一级书目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童年是最美好的岁月,童书是最美丽的种子。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在展开文学阅读、科学阅读的同时,能拿起人文类书籍阅读,让人文精神之光辉映灵魂,让科学的真、人文的善、文学的美为儿童的精神世界打上美丽的底色。只有阅读全营养,人生才能开出至真至善至美的花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