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云飞雪落
文  章:10
评  论:10
访问量:6585
推荐博文
小学语文教材体系备课.
分类:我的文章   2011-08-18 17:20

小学语文教材体系备课.

一、识字与写字

课程总标准识字与写字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会写3000个左右汉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识字与写字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拼音教学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一年级上册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教学中,所认的字不要求书写,不做字形上过细的分析,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得以巩固即可。识字教学中可以适当渗透一些识字方法,但要避免对每个字都进行分析,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准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及查字典。

一年级下册识字与写字

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在编排上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本册安排的550个认识的字绝大多数是常用字,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认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小组学习等。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加强生字的复习与巩固,防止回生。需加强写字,不但要写对,更要写好。最好让学生每节课都写几个字,切实保障写字的的质量。

二年级上册识字与写字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识字、正音。本册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本册教材在识字上仍遵循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在识字要求上,不“一刀切”,承认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识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本册要求认识的字个。

阅读。

二年级下册识字与写字

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三年级上册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本册识字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字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从本册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要求识字的识字量这是下限。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教师要注意识字的巩固,最主要的方法是所学的生字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任务,教师要继续加强写字的训练。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教师要强调。

三年级下册识字与写字

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300个字(识字是下限)。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对与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教师要做好指导。写字时,为避免学生疲劳,要把要写的字分教到每一节课中。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四年级上册识字与写字

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每组课文后开始出现“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前者主要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后者主要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学生通过三年学习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识字任务的完成主要靠学生自查,教师只在此基础上对少数易读错、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对于精读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教师在课堂内要留有一定写字的时间,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

四年级下册写字与识字

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会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对于认识的字,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进行检查,可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淆的生字作指导。继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多种渠道识字。对于会写的字,教师课内要留有一定时间,不平均使用力量,只对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作指导。

五年级上册识字与写字。

认字200个,会写150个字。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五年级上册都是随文识字,学生通过四年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生字都有注音,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在小组里合作完成。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字做指导。五年级上册除正式课文,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可以查字典解决,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大胆猜读和跳读。课内要留有写字时间。对易混、难写的字教师要重点指导。

五年级下册识字写字。

本册识字个,写字150个,平均到每课不足14个。学生已具有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学上要更加放手。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手边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对于要求写的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做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写对笔画、笔顺。把字写端正、美观,还要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学习“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要做好复习巩固。

六年级上册识字与写字

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下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本册要求会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教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

六年级下册识字写字

六年级下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教师可以就难写的、易混淆的字形做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写字时间,直到学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强调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对于一些要求写的生字、新词要随时抄写,及时检测。鼓励学生勤查字典、词典,不断提高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对于书写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用毛笔写楷书。

二、阅读

课程总标准阅读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级阅读总量400万字以上。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及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一年级上册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来。鼓励有层次的朗读,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包括课内和课外的好的词语及句子)。古诗教学重点放在读、背、识字上,教师不要主动讲解古诗的意思,不宜逐字逐句地讲解。鼓励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猜读诗的意思。

一年级下册阅读

继续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硬给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学生自悟自得,入境入情的基础上得的。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等等。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需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教师还需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给他们创造交流课外阅读的机会。

二年级上册阅读

      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在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如情、充分阅读、自悟、感悟基础上读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要有价值,能引起学生兴趣,减少提问数量,改变简单的“问答式”教学方式。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感受。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二年级下册阅读

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进行阅读教学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既要精心设计,又要有思考的价值。

三年级上册阅读

本册开始编排上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美诗文10篇,练习复述课文。开始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

三年级下册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学生交流图书资料。对于略读课文,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是要粗知大意,二是方法上教师更加放手。

四年级上册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逐步学会默读。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内容的方法主要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等。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积累语言。(方式有背诵和默写。)

四年级下册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本册既要完成中年级阅读学习目标,又为高年级的阅读作准备,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年级和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精读课文数量减少,略读课文数量逐渐增加,教师要培养学生默读的速度,在课堂上多读少讲,体现自主学习,但精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要学会体会,积累。

五年级上册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能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随着年级的升高,精读课文数量逐渐减少,略读课文数量逐渐增加。教师要抓住精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进行朗读指导。本册默读重在速度训练。对于精美的词句要注意积累,除此之外还要领悟感情,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

五年级下册阅读。

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1、朗读: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读懂课文,读的有要求,有层次。2、默读: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1、通过课后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如: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表达的丰富内涵,体会怎样把内容写具体,寄情于物的方法。

   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1、体验文本与个性化感悟的关系。2、把握内涵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六年级上册阅读

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教给方法。本册的朗读要求主要是在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功夫。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的方法,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本册主要安排了三个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一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二是“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三是“理解会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对于喜欢的词句段落要进行积累,鼓励运用。略读课文不同精读课文,一是“粗知大意”,二是方法上更加放手。

六年级下册阅读

六年级下册在阅读上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喜欢憎恶等感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领会顿号、分号、句号的不同用法。背诵优秀诗词60篇。

0
浏览(1575)┆ 评论(0)┆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