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我们孝敬 从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起,天下所有的父母就开始了无怨无悔的操劳,从年轻力壮,直到风烛残年。看着父母日渐流失光华的容颜,每个子女都有一种朴素的情感在心底不停地迸发。这种情感就是,奉养父母、顺从父母、尊敬父母,用一个字来概括,孝。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关于孝敬父母的言论,直抵人性,一直影响着中国家庭两千多年。 一、记住父母的年龄。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女不可以不知道父母的年龄,一方面为他们的高寿而欣喜,一方面因他们的年迈而担忧。看到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做子女的会越来越担心,这是人之常情。 二、保持和悦的脸色。孔子说:“色难。”子女在父母面前保持和悦的脸色是最难的。父母繁忙时需要我们代劳,生病时需要我们照顾,如果子女脸色难看,态度不敬,就算做到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心里会有麻烦子女的不安与愧疚,这不算是孝顺。 三、维护父母的脸面。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清楚地告诉子女,父母也会做错事。我们劝阻时,方式要委婉,态度要和气,即使父母不听从,仍然要对父母恭敬,不要冒犯,不要怨恨,避免伤害亲情。 四、做好自己的事情。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孔子说,只让父母担忧子女的疾病,而不用担心别的。看来,健康就是孝顺。除了生病,我们的学习、交友、娱乐等等,都应该努力做好,“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不可不慎。 清晨,接到女儿“父亲节快乐”的祝福来电,莫名地想起身世悲惨的孔子。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十七岁时母亲去世,根本没有机会享受父爱。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