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试卷,一把尺子 河南省清丰县大流乡第一初级中学 段跃杰 昨天,下午下班回到家,上一年级的女儿看见我就一蹦三跳地来到身边,她肯定是有高兴的事要对我说。 女儿:爸爸,告诉你一件事,你肯定会奖励我的。 我:快给爸爸讲讲,让我也高兴高兴。 女儿跑着回屋,拿着一张试卷回来了,我想她肯定又考了一个满分。女儿说:“你看看,怎么样,我棒吧。”我说“真的不错,爸爸为你的认真做题感到骄傲。闭上眼睛,爸爸给你一个惊喜。”我就在女儿的额头上亲了一下,女儿笑了,我也笑了。 我说:“你能不能告诉我,我这次又考满分的秘密。” 她说:“没有秘密,就是我读题认真。” 我说:“女儿真棒,已经找到了做题的诀窍——认真。只要认真什么事都可以做得非常的好,加油,努力,爸爸相信你。” 女儿乖巧地拿着作业去院子里了。过了一会儿,女儿说:“爸爸,把屋里的尺子给我拿过来。”我想她可能做到连线题了,因为只要遇到这样的题,孩子从来没有用手随意画过,都是用尺子画得笔直。我本想就去拿,可没有动,原因很简单:她说话的方式不恰当,也许孩子根本没有意识这些。我对她说:“你如果想让爸爸帮你,你应该说‘爸爸帮我把尺子从屋里拿出来,可以么’”女儿看看我说:“这不一样么?下回我再说”“不行”我口气坚定地说,“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事,还不你自己去拿”,她紧跟说:“我要去拿,作业本就被风刮走了。”我说:“这不是理由,再者你要学会用其它的物品代替尺子。”这一句话给了她非常大的提示,因为在她伸手就可以摸到的范围内有一个小塑料直片,完全可以代替尺子。女儿随机捡起来,完成了接线。 反思:这是昨天下午发生在我和女儿之间的两件事,“女儿得了满分”我当然高兴,但我不能表现得太兴奋,因为不能把孩子捧得太高,她的奖励就是我的一个吻,同时,我也及时让她明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源于平常的认真,并给予她鼓励和委婉的要求。 “拿尺子”事件虽然很小,可是反映了孩子日常交往用语的不足,只有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礼貌用语,才能为她将来的成长做好铺垫。当然也不能因为一件事就和孩子闹得不愉快,当女儿真的不想去拿时,我就引到她使用身边的其它物品去代替,这既可以满足她的愿望也起到一事多法的辩证教育。 对予这件事,我反复地在考虑:到底做是对不对,如果对哪些地方最好,如果不佳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可是我本身现在不能做出准确的评判,因而在此摆出这个问题,真诚地希望能够得到阅读本文的朋友,给予我温馨的留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更愿与家长们就家庭教育问题做更深层的探讨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