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关注自己的实践智慧 ——参加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有感一 河南省清丰县大流乡第一初级中学 段跃杰 在人们的知识组成的结构中,一般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显性的就是能够被人们看得见、听得到或者用其它方式可以传授的,而隐性知识不易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更多的是人们内心领会的,虽然也可以通过外化的行动来体现可是人们的行动只能证明人的能力,显示不出人的内心素质。正是因为隐性知识的特殊性,所以人与人之间能力的高低的区别主要就体现于此。做为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隐性知识的积累与学习,可以说此类知识的习得就代表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教学实践智慧。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与学习提高呢? 第一、对教育本身的认识与理解 教育是做什么的,这是教师必须首先要理解清楚的一个问题,对此问题的把握程度决定着教师行动的方向和动力,我们该如何教、采取什么方式、与学生如何相处、优生与差生的分层定位等都是对教育基本理念的思考。如:什么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可以成绩为标准,可以品德为标准,可以能力为标准,更可以综合素质为标准,不同的标准可以评出不同的优秀学生,虽然现在都在倡导以后者为主,可是人的意识不是外界强加改变的,只有从内心接受了,才能做得更好。 第二、对自己的自我判断 人们常说要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劣就不能驰骋于教学的战场上,由此可见这点对我们尤为重要。现在的教学虽不像工厂生产那样你会与不会易于辨别,可是最后的结果教学比生产重要得多,一旦出现失误将会延误学生的一生。如:对各科《课程标准》的掌握水平就要实事求是,不然就会偏离社会的要求,使学生的成长出现缺失。 第三、对师生人际关系的把握 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讯速发展,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与水平在很多方面超过了老师,有些老师还不能适应的东西已经成了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老师本身的落后就与学生产生了交流上的隔阂,这种隔阂的发展就是师生关系的紧张,这时应该做的不是批评与教育更多的是学习与适应。同样做为人,老师怎能强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呢?师生之间虽然固有知识上的不平衡但在人格上绝对是平等的,只有充分的相信、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第四、善于利用各种情境 教学实践是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的,即使是同一个班每天与每天都是不完全一样的,这其中心情的变数太大了,在课堂中我们都经常性看到偶发性事件,对此类事件的处理就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有力体现,因此,面对不同的情境老师必须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方法,可这种能力又不是仅靠学就会的,更需要自己的悟,即有效的教育教学反思。 第五、借鉴别人的优秀策略 从事教学的人可以说有上千万,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不同的情境、处理着各种突发情况,他们的做法就是我们最好的借鉴,很多网站上也开辟了专门的论坛进行交流,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但不论别人策略多么完美,可毕竟不等同于自己的课堂,一定灵活创新运用,同时更要注重当时情境的因素。 第六、具备承认错误的勇气 很多人都把教学比成“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课堂中,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存在着不足,面对不足很多人选择逃避,不愿揭开自己的伤疤,最后的结局就是自己教了很多年没有进步,可见具备承认自己错误的勇气非常重要,也是提升自己的最佳途径。 总之,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需要丰富的显性知识做基础更需要无边的隐性知识来充实,只有两者同时的积累、灵活的运用才能使自己在教坛上“叱咤风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