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amy
文  章:574
评  论:1496
访问量:331225
荣誉榜
推荐博文
中考作文训练专题(一)怎样审题
分类:教学日记   2011-05-25 21:21

一、怎样审题

写作指导:

考场作文,审题是关键,可以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审题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感受氛围。这其实是一个“求同”的过程,可以基本上确定文体特征,写作范围、感情基调等等。好的题目可以迅速把作者带到一个既定的写作氛围中,善写的同学也可以很快的把握题目所传达的内容。比如《黑板上的记忆》(2010上海)、《总有属于我的季节》(2010常州),本身抒情性较强,适合写感情色彩浓厚的记叙文。《逆耳忠言利于行》则侧重与议论。忧秀的考场作文,往往能抓住这一特征。

满分作文片段欣赏:

黑板很大,教室很小,就像年幼的我们迎着浩瀚的学海。那年春天,‘撑’到窗边的黑板角上出现了一抹绿色,是一绾翠绿的爬山虎,没来得及将它引出窗外,它早已伸出“爪子”牢牢地抓住了黑板。”——《黑板上的记忆》

“一到门口,我突然发现蒋老师站在黑板前,佝偻着背,紧攥着粉笔,画着什么。(越到精彩处,越要慢。)我看见他没有戴眼镜,所以脸靠黑板很近。他的手颤抖着,像是使出了全身的劲描摹那一笔一画。他眉头紧锁,汗水从皱纹密布的额头上滚落下来,濡湿了衣领。”——《黑板上的记忆》

“热烘烘的天气持续了不多久,习习的凉风便吹来了秋姑娘。还未进入总复习的我们慢慢开始褪去了当初的热情,我们开始懈怠,迷茫笼罩了我。脚下踩着厚积的落叶,我竟然变得没了目标。”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

其次,在中心意思的基础上,放飞想象,完成对题目的突破。这是一个“存异”的过程,是作者宽泛的思维,丰富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直接反映。我们学过的很多课文题目都具有这样的“双关”意义:《爸爸的花儿落了》,既指爸爸中的花凋零了,又指爸爸生命的陨落;《我的第一本书》既指我上学的第一本教科书,又指生活这本大书。常州市的中招作文《总有属于我的季节》,说是季节,但并非拘泥于春、夏、秋、冬,它只是一个比喻,可以幻化开来,还可以指某一个生命阶段,或思想境界等等。

满分作文欣赏:

“当我与自己满意分数相遇时,我笑了。那笑容是甜的,永远记在这个季节的记录本里。

属于我的季节还有很多,想也想不全,说也说不完。”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自己的季节,一个人,细细品尝其中的滋味。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

 “是呀,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属于自已的季节。正如“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他们可以在不属于自已的季节里,蕴育新生,等待时机。他们可以在属于自已的季节里,奋发向上,一展其长。作为自小不知愁滋味,而今一晃步中考的我来说,青春是属于我的季节”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

第三,寻找“题眼”,明确写作方向。“题眼”就像是全球定位系统,从茫茫宇宙太空中,层层筛选缩小,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终极目标。“题眼”一般是题目中范围较小,起修饰限制作用成分。沈复的《童趣》,童年的是那么多,有喜有怒也有悲,写哪些呢?作者扣住一个“趣”字,透过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妙趣横生。“趣”就是“题眼”。《香菱学诗》一文中,黛玉评价香菱的第二首诗 “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指出香菱审题没有抓住题眼,写跑题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着力描写“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总之,审题,切不可贸贸然,急功近利。只有反复把题目琢磨透了,才能下笔如有神。

训练题目:      ,带来的感动

解题思路:这是个半命题作文,中心语是“感动”。这是一个抒情性比较强的词,所以文体宜写记叙文,语言要注意抒情性和煽动性。让我们自由发挥想象力的是前面的填空部分,我们感动的事很多,这个词的选择是个人风格的集中体现。我们寻找的应当是那个“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熟悉的“陌生人”,或者“高处不胜寒”的的真知灼见。前者求真,以描写动人;后者求深,以立意见长。

学生范文:

门卫,带来的感动

九(3)班 宋夙夙

门卫,这个词应该和平凡、普通、平实连在一起,这个再简单不过的词语,这个再普通不过的职业,却蕴藏了一种极伟大的精神,正闪闪发光,让人感动。

每个机关单位都有门卫,他们守在那个夏没有空调、冬没有暖气的小屋里,看着人来人往那个,在自己的职位上认真踏实的工作者。

有一次和几个同学在班里留到很晚,大家有的写作业,有的说笑打闹,丝毫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只听见欢声笑语中,一个中年男子低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怎么还不离校啊?”只看他一只手敲了敲教室的门,另一只手摆弄摆弄了一下那串钥匙,“哗啦啦”直响。不用说,这是门卫催促离校了,大家都安静了下来,然后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一样,赶快回到座位收拾书包。门卫走了,可我们收拾了一半的时候,他突然又急匆匆的返回,对我们说:“走的时候别忘了关掉灯,把前后门锁好啊!”我们都象征性的“哦”了一下。

关上灯,锁好门,几个人一同走在空旷的走廊里,微弱的灯光时亮时灭,楼外的天更暗了,像是要吞没整栋楼一样。当我们下楼梯时,又听见那串钥匙“哗啦啦”的的声音,那个门卫在三楼检查门锁,一个门接着一个门,一个班挨着一个班……我心底隐隐泛起了白光,是点亮黑暗的光明,一股暖流在心中翻滚,我瞬间感到了门卫的不易和艰辛,以及我们平时违反纪律浪费光阴带来的惭愧。有人就是这样默默的付出,绽放在微处的美比胸前的奖章更动人、更光彩。

我回头望了望那个背影,手中的钥匙在微微晃动,地上是他被月光拉长的影子……黑暗中,一份坚守和责任在闪闪发光,感动其实就在不经意的那一刻。

忏悔,带来的感动

九(3)班 李新昊

记得第一次看《非诚勿扰》的时候,片中葛优跪在听不懂汉语的神父面前,用汉语“如数家珍”地讲述自己几乎从记事那刻起干过的所有错事,这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回忆,幽默感直上心头。殊不知,站在主动的角度,忏悔需要的是莫大的勇气和果敢的胆识。有谁愿意重提那些自己不堪回首的往事呢?更不要说是主动认错了。

世人皆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德国纳粹罪恶的发动了这至今人类类历上规模最大、伤亡最为惨重的世界战争,然而比起这战争罪,惨绝人道的屠杀了六百多万犹太人的罪行更令人发指。二战过后,全世界都在期待德国人的“反应”。紧接着人们迎来了有一个犹太人纪念日,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亲自献上了花圈,突然他做出了一个至今看来都是世界之震惊的举动——这位反法西斯英雄重重的在犹太人纪念碑前跪下了。本不必这么做的他,为所有应该下跪而没有跪的德国纳粹跪了下来。后来有媒体评论道:“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却是整个德意志。”

比起德国人对犹太人的忏悔,日本官方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欲盖弥彰着实令人耻笑。然而大和民族中还是不乏有良知的人的。在一位日本老兵——赤岩仓夫写给中国作家关于他的在华“经历”忏悔中,在一幕幕大日本皇军血腥大屠杀的北湖是一颗饱含内疚和自责的心灵。

忏悔给人们的感动要远大于我们的想象。从人们用于正视自己的罪恶并义无反顾的承担责任的忏悔中,他们在感动我们的同时,也救赎了自己。

3
浏览(3775)┆ 评论(7)┆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