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大流教育
文  章:690
评  论:3965
访问量:284881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教师劳动的流程是什么
分类:读书话题   2011-05-22 21:24
 

教师劳动的流程是什么

                 ——偶读《小学教育心理学》部分章节有感

河南省清丰县大流乡第一初级中学 段跃杰

    教师作为一类职业有其特殊的特点,虽然与科技、医生、文化等事业人员均属于脑力劳动,但是由于实施的对象不同,使教师的工作具有更为复杂多变的属性,今日偶然间看到了这方面的知识,很想与大家交流。那么教师的劳动具有什么特色?他的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一、占有知识技能。这是当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不仅需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与此相关的各类知识,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自己的课堂丰有激情与活力,这其中就隐含着对老师终身学习的要求,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论你前面积累的知识多么丰富,都会有枯竭的时候,再加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不学很快就会落队,停止不前就是快速的后退。

二、理解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主要就是《课程标准》的规定,要准确地把握“标准”的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年级目标、章节目标,把目标细化到每节课中,使每节课都向着最终的目标前进一步,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操作等去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其实“标准”中的目标就是国家、社会对人才要求在学校的具体化,老师也只有实现了《标准》的要求才算完成了人民的任务。

三、实现心理的移位。教师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必定不一样,教师只有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审视教材才能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等,这一步做得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效果,老师平常就要多走进学生,多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实现课前的最优化。

四、进行信息转换。上一步做得好,本环节的实效就大,不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能接受什么,就能学会什么,这其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老师就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可利用资源进行有效的从书本到课堂的有效转换,特别是难以理解、不易实际操作的知识,更需要老师教学机智的发挥,可以说这一步就是老师上课前的教学设计的书写环节,非常重要。

五、输出有关信息。这就是课堂了,课是否上得好,虽然与课前准备有很大关系,但更与课堂现场的实时生成有关。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自身因素控制的,而是与老师课堂上的引导、激励有关,这更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注重课堂生成性目标的达成,但不论课堂上做什么都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为提前条件。

六、捕捉信息反馈。学生实时的表情、眼神等变化就是对老师的信息反馈,老师就要善于捕捉这些信息,并根据信息及时地调整内容与方法,当然课堂上的达标测试或当堂训练习题更是一种直接化的反馈手段,我们更应该运用好。

七、调整教学行为。这种调整不仅是课堂上的随机调整,更是以后教学的转变,发现问题时既不要背更不要模糊解释,而应该把这些做为教学的宝贵财富,做为教学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当我们长期这样积累时,自己的专业水平也就无形中提升了许多,同时更能为以后的教学铺好路。

总之,这七个方面基本上概括了老师工作的方法与流程,老师的每节课也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思路做下来的,可是这每个环节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每环节都可以单独出书论述,在此,我只做“抛砖”之举,期盼有“引玉”之果。

1
浏览(1461)┆ 评论(6)┆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