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段特征: 1937年7月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是抗日民族战争时期。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全民族抗战。有三条线索:1、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2、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国民党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智力投资路线;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人民战争的路线。在2条不同根本路线的指导下,分别出现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负责的正面战场3、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由于日本的政治诱降,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造皖南事变,发动反共浪潮。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组织百团大战,今年的经济烦躁的斗争。同时抗日根据地还采取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措施,克服困难渡过难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一九四四年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经过反复为了争取抗战胜利中共召开七大,为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整顿条件。 二、分析下列的现象 1、 正确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是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动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国共合作基础上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九一八事变到193年的八一宣言发表前是抗日反蒋阶段,从八一宣言发表到一九三六年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逼蒋抗日阶段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到一九三七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联蒋抗日的阶段看这是利好,由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加上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中关系逐渐脱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克服存在。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代表阶级利益的不同是导致统一战线破裂的主要因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虽然国民党在军事力量和政治地位上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共始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维护者,在思想上目前尚处于主导核心地位。特点:(1)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因此统一战线中不仅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蒋介石为首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2)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3)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中共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4)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它们之间的斗争贯穿于抗日战争始终。 2、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只要区别抗战路线不同;他们坚决程度不同;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战场范围不同;作战规模的方式不同;战略地位不同.相互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驱逐日寇出中国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3、 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比较:依靠的力量不同;抗战的结果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4、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①抗日战争的正义性竞争性和中国的地大物博人多兵多是长期战争知识抗战取胜的客观有利条件。②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全民族抗战这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游击战军事原则,抓住日本的弱点发挥自己的长处最后赢得胜利。中共坚持党全面抗战路线在敌后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敌后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利的援助。 5、 为什么说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从背景上看,七大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胜利的前夕召开,肩负着从民族革命向国内民主革命转变的历史任务。从政治上看,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中共在政治上更加成就,依据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斗争形势的发展提出了正确的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的基本要求对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组织上看,七大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遵议以来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更加巩固。从思想上看,会议召开之前,通过延安整风,全党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思想上统一了。从意义上看,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三、历史现象比较 1、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式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立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他们在年终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原因主要有:①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抗日战争中国共2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的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②民众动员:清政府的佳绩民族的抗日热情,抗日战争中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③战略战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规戒律政府闭关保、消极避战的方针导致失败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几个的战略地位最后赢得胜利。④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是日本侵略者的有恃无恐,抗日战争中世界反法西斯的进程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 从参加者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蒋介石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人士;而革命统一战线是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从斗争任务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拯救民族危亡,而革命统一战线是反对北洋军阀和列强,统一中国;从组织结构上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正式的、统一的组织机构,而革命统一战线是在统一的政府机构即广东(武汉)国民(革命)政府的领导之下;从政治纲领上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的和正式公布的统一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从合作方式来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国共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革命统一战线则是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军队和政权是由国民党掌握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矛盾斗争,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则存在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从结局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尽管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维护之下,最终坚持到抗战的全面胜利,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革命统一战线则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