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然一笑
文  章:64
评  论:66
访问量:16264
荣誉榜
推荐博文
尊重应从“心’开始
分类:我的文章   2010-12-28 09:20
 

尊重应从“心”开始

今天,听三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课的老师在导入新课之后,马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并且可以自由地搬着凳子变换位置,与喜欢的伙伴一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此时我想:教室里可要热闹一会儿了。可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竟然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有动,以致课堂上出现了冷场。尽管老师一再说:“与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赶紧找自己的学习伙伴呀!”可学生就是没人带这个头。没有办法,老师只好对在揭示课题时发过言的那位女同学说:“你是最勇敢的,你最喜欢跟谁学习?”这位女生指了指最前边的一个女同学。老师说:“你搬着凳子到前边去,与她一块儿学吧。”在众人的注目下,这个同学搬着凳子去了前面。至此,又有一位学生搬着凳子下位找到了自己的学习伙伴,其他孩子仍然未有变化。老师没有办法,只好让学生读起书来。我再看组合的学习伙伴,一组成了三个人,另一组却只剩下一个人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

我想:今天的孩子来到阶梯教室,已经是自由组合,肯定是“黄金搭档”了,老师再让学生选择学习伙伴,是否是“画蛇添足”?再者,孩子们几时在课堂上搬着凳子找过学习伙伴?为什么不在课前就安排好呢?我忽然又明白了:老师的初衷是想体现“尊重学生”的教学思想,体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还学生的自主权与选择权”。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种表面的、程式化的所谓尊重、关爱时常看到。如:第一遍读课文就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读;让学生找句子中用得最好的词,学生乱猜一气,而老师无一否认,总是说:“对,这个词确实用的不错。”;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不论说什么,老师都认可……误以为这就是尊重、平等、赏识,其实错矣。形式主义的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平等、赏识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自然感情的真实流露,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即使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可下了课以后,学生仍然围着他问长问短。

话又说回来,课堂效益怎么来?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异常宝贵,容不得半点浪费,因为我们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这次选择学习伙伴浪费了3分多钟的时间,学生都可以读两遍课文了,那种“课上浪费课外补”的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老师,千万不要一边让学生不用举手就可以发言,一边自觉不自觉说出“待会儿,老师给你机会”,尊重、关爱、赏识学生要从“心”开始。

 

 

2
浏览(570)┆ 评论(0)┆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