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规矩打个折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说规矩起反作用,倒不如不用规矩,自然,给规矩打个折,也是未尝不可的。 张杰是班上一个不算太突出的同学,不是太先进,但也不是太后进,属于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同学吧。其实这类学生缺乏的不是智力上的因素,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和信心,如果给予他足够的鼓励,激发起他内心的自信,将会收益更多。 今天,小组长来“告状”了,张杰又完不成任务了,还一直强调自己“背不会”,从她的言语中可以听出来,她确实已经尽力了,因为还有课代表的“陪同”。这个问题自然是要解决的,我知道张杰出能力,不至于如此这般,便让他来找我。 经过“协商”,他同意今天一定完成任务,于是放学后,便开始了“攻坚战”。 刚开始是《社戏》,也许是白话文的缘故,还挺有速度,但稍后的《口技》在第一段结束后,便不敢恭维了,他的声音也小了下去,我知道,这是要有点儿“事故”了。 在询问他时,他也自己说道:“文言文实在太难,根本记不会。”我知道,其实最根本的原因不在此,而在于一种习惯,毕竟长久的学习已经将他置于一个总是否定自己的境地。 我便又和他一番新的“协商”,最终的结果是:一次一句。 呵呵,有点儿太少了吧?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这总比长篇大论,却总下不了手硬撑着强吧,当然,我还有点小“阴谋”呢,这咱放在后面。 一次一句,自然难不住他,没太长的时间便“完成”了,当然,“质量”上自然不能太乐观,但“阴谋”便开始了。 “一次一句,难度不大吧?” “不大。” “那这两天我还会抽查你,既然一句可以,那下次就两句,咋样?” “……可以!” 呵呵,成!起码没有再说自己不行,说明他心中已经有些许自信了。 “你会翻译吗?”我想关键还是给他个背诵的方法。 “不大会,有些还有难度。” 不错,没说别的。 “那你这几天也下番工夫,将课文翻译一下,有时间来找我说一下。” “行!” OK,“阴谋”得逞。事已至此,基本上算是圆满结局了。 稍微加了点东东,那就是用校讯通给他的家长发了条短信,对他今天的表扬进行了表扬,同时也希望家长给予适当的配合,对他也进行表扬,让他重拾对学习的自信。 说实话,到最后,自己原来的规矩变了不少,毕竟谁也没想到会“一句背”,也没这样的规矩,但给规矩打了个折,却让孩子找回自信,似乎应该比按规矩办事更有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