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重新拿起《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看专家如何上课,领悟专家的风采。 这本书共有四篇,第三篇是课堂实录与点评。我发现 我认真看了黄老师上的两节同样的课:倒数的认识。这两节课在导课中都渗透了“相互”,为后面互为倒数做铺垫。纵观这两节课,我更喜欢第一节。第一节是在2001年上的。他是通过练习一组口算题设疑导入新课。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关系是互为倒数。所举例子中为分数和整数,如:8/3 ×3/8=1, 3×1/3=1;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能观察出式子的特点,然后再学习求带分数的倒数,分散难点,层层递进。尤其是尝数试练习中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老师没有按照顺序写出每个数的倒数,而是让学生说出你最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学生在情感的参与下,鉴别比较,快乐的的思维,很快突破了“1的倒数是 第二节课是在2004年上的。这节课让学生从游戏找朋友入手,虽然是找朋友,( )×( )=1 。但我感觉到难度不小,像第一组找出的全部是小数之间的关系,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难度。虽然这样探究新知更能全面和具体,如果学生上课伊始就感觉到困难重重,学习的兴趣就会减半。当然,黄老师这节课的探究很成功,他只作为引导者,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一般结论,用字母表示,的确是“一式千金”,探讨的很有深度。更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探讨过程中,如果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探究个过程中,找到求倒数的方法,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由学生的再发现得到的。 这两节课各有特色,如果学生的程度较好,已经习惯于用探究的形式授课,第二节课例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第一节课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课堂。 总之,这两节课各有千秋,精彩纷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