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你会读语文书吗?
开学第一课,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做法,有的喜欢和学生聊一聊假期里的收获,有的习惯讲一讲新学期的要求,还有的进行一些常规教育……但不管说什么、做什么,一定要抓住开学第一课孩子们的兴奋劲儿,呵护他们对新学期的憧憬和热情。
看云老师说:“开学第一课,一定要严格要求,精益求精。紧凑、快乐、严谨应该是开学第一课的基调。我不喜欢拖拖拉拉的过渡时期,我喜欢这样的一步到位,学生呢,也跟着迅速进入了角色。好的开头很重要……”
《小学语文教师》的编者也说:“开学第一课,是我们和孩子们的美妙相遇。小心守护这份美妙,以最具创意的仪式,把最重要的,也是最动人的愿景,融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融进这一学期的每一天。”
3月2日,是我和一班可爱的孩子们的再次相遇。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我曾经给他们代过几天语文课。开学第一课,我究竟要做些什么呢?虽然本学期课时紧张,但我不准备一上来就开始学习新课文。曾翻阅过2009年第9期《小学语文教师》中“开学第一课”的专栏,11篇文章各有千秋,大家的创意层出不穷,精彩纷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开学第一课,做什么?领着孩子们读一读语文书吧!别看每天孩子们都要读语文书,但很多孩子都没有完整地读懂它。不信,我出几道题,考考你。以鲁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科书为例:
1、本册语文书的封面画的是什么? 2、这册书总共有多少篇课文?有多少篇选读课文? 3、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课文是什么?为什么? 4、《窃读记》的作者是谁? 5、本册书出现了一组新单元叫“综合性学习”,它的主题是什么? 6、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7、这册书要求背诵多少篇课文? 8、本册书有两首古诗,它们的名字是什么? 9、这册书我们要认识多少字?会写多少字? 10、本册书中课外书屋栏目推荐了哪两本名著? 如果您的孩子能很完整地回答出上面的十道题,尤其是刚发下新书的时候就能很好地回答,就说明他已经学会从整体的角度来阅读语文书了。遗憾的是,有的孩子直到学期结束,整本语文书都学完了,也无法完整地回答这些题目。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许多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偏漏。郑渊洁在童话《罐头小人》中借“小博士”之口,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你们地球人学习知识太麻烦,就好像站在地上,仰望星空,很难看到星空的全貌,时间长了,还累得脖子疼。而我学习时,则像站在高高的山顶,俯瞰大地,城镇、乡村一目了然。”多数孩子拿到一本书,不知道应该如何快速完整地把握它的主要内容。他们拿到语文书后,只注意到了一篇一篇的文章,并没有考虑这些文章之间的联系。因此,我设计了这十道题,意图通过这些题,让学生能窥见语文书的全貌。
开学报到,新书一发,我发现不少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语文书。但我知道,多数学生只是走马观花、瞧个热闹。我对学生提出预习整本书的任务,并告诉他们第二天正式上课时要考试。学生一听都很惊讶,怎么新书还没有学,就考试呀?我嘿嘿一笑,故作神秘状:“考什么,保密,好好地读一遍语文书吧!”但我也提示孩子们读“目录”是快速掌握一本书主要内容的好方法。第二天考试,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能回答出一半以上的题目,看来多数学生还是不会在整体上把握一本书。
这十道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来更全面地阅读,更准确地说是审视自己手中的语文书。详述如下:
1、本册语文书的封面画的是什么?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封面画的是:一个图书馆里有三个小朋友,一个人拿着一张纸,另一个人把一大堆书往那边抱,最边上的一个小朋友拿着一本《蚯蚓的日记》在阅读。这道题提示学生,无论阅读什么书,都要注意它的封面。这是个“读图时代”,图像有时能传达出许多信息。几乎每本语文书的封面都是某组课文的主题,本册书的封面就是第一组课文“我爱阅读”的主题插画。
2、这册书总共有多少篇课文?有多少篇选读课文? 看过目录,我们很容易就知道本册书里,课文有28篇,选读课文有8篇。我们的语文课本是“文选型”的,学生就是通过一篇篇的课文,来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同时受到人文熏陶。
3、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课文是什么?为什么? 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是见人见智、五花八门的。一本语文书,三十多篇文章,在初步阅读时,总会有一两篇文章,让你过目难忘。不但要说出其然,还要说出其所以然。为什么是这一篇,一定要让学生回答,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潜意识里喜欢什么样的文章。
4、《窃读记》的作者是谁?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许多学生却回答不出来。为什么呢?一是目录上没有标注作者,二是课文的下方虽然有小字注明,但由于考试几乎不考到这方面的内容,因此,许多学生并不关注文章的作者是谁。但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文章作者的尊重,每当我们读到一篇好文章,都应该认认真真地齐呼作者的姓名三遍。《窃读记》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本册书中还选了她的另一篇作品《童年·冬阳·骆驼队》,同时推荐了她的小说《城南旧事》,这本书相对“课外书屋”推荐的那两本外国名著,更具有可读性,更贴近中国儿童的心灵,语言文字也更为优美。在认识了林海音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把其他署名文章的作者一一写到了课本目录上。
5、本册书出现了一组新单元叫“综合性学习”,它的主题是什么?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以来出现在语文课本中的新的单元类型,它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这组单元里文章只是阅读材料,开展活动的组件。“遨游汉字王国”是鲁教版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大综合单元”,让我们从汉字开始,开始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之旅吧!本册书中还有一个“小综合性学习”,就是第一组“我爱阅读”,也安排了一系列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6、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本册书共有八组课文,每组课文都有一个主题,体现了编者的“专题组元”思想。八组课文的主题依次为:我爱阅读,生活的启示,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遨游汉字王国,走进西部,永远的童年,珍爱家园、保护环境。学生明白了这些专题,也就很容易地明白了这些文章是怎么组织联系在一起的。
7、这册书要求背诵多少篇课文? 语文学习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积累。背诵是积累语言文字材料的好办法。那么本册书究竟要求背诵多少篇课文呢?经统计,有10篇课文需要背诵,有的是要求背诵全文,有的是背诵部分段落。儿童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应该利用这段时间大量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从这个角度来说,十篇的背诵量还是有些少的,因此,更应该引领甚至强迫学生把每一篇课文读熟,达到熟能成诵的地步。关于朗读,另有文章所述,此处不多言。告诉学生这十篇文章,并让他们把要背的课文在目录中标注出来,做个备忘。
8、本册书有两首古诗,它们的名字是什么?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学中的瑰宝。本册书安排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古诗的学习。古诗的积累,是不能仅仅寄希望于课本上安排的那一点儿,应该充分利用课外读物,做到“日有所诵”,每一天背诵一首,不到一个学期,就能把课标中规定的70首古诗背上一轮。
9、这册书我们要认识多少字?会写多少字? 字词是语文学习的砖瓦。小学阶段,识字写字始终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看云老师说:“对那些没有感觉的课文,我们不妨就把它们当作识字课本教。”本册书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90个字。日常的抄写、听写,是不可少的作业。每组课文后,教材编排的“词语盘点”栏目,一定要充分利用。
10、本册书中课外书屋栏目推荐了哪两本名著? “课外书屋”也是本册教材中出现的新栏目。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父与子》和《童年》都是家喻户晓的名著,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去阅读、去亲近这些书籍,并展开班级阅读交流活动。
开学第一课,10道思考题,给学生一份完整的语文“导游图”,让学生知道哪里有风景,哪里有暗礁,一学期要学习些什么,前方有些什么?
新学期的语文之旅,就从今天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