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多啦A梦-
文  章:149
评  论:621
访问量:59001
荣誉榜
推荐博文
读科普,培养创新能力(转)
分类:班级管理   2010-01-18 11:17
 

读科普,培养创新能力

 

丰富多姿的世界让孩子们充满了探求的欲望,因此我们要开展科普阅读,逐渐向孩子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增加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研究的良好习惯。

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对知识的探求也越来越深入,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不理解的现象时,他们更善于主动地查找资料来揭开心中的谜团。

你发现烧水的不同过程中水声的变化了吗?我们来看看“幸福的味道”中泽宇是如何和妈妈一起解开这个谜题的。

这次他又发出了一个疑问:“妈妈,烧水时的声音还不一样呢。有时是嗞嗞——声,有时是咕嘟,咕嘟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我还是和孩子一起到网络上求救吧。经过查找,终于有了答案:

原来,水壶盛水前,壶壁上吸附着一层空气,添水后,这层空气就变成了无数微小的气泡.因吸附力大于气泡受到的浮力,故水并不能使它们脱离壶壁.当水温升高时,气泡周围的水在气泡内蒸发,使汽泡体积增大,当温度达到七八十摄氏度时,变大的气泡受到的浮力超过了吸附力,它们就要离开壶壁纷纷上升,同时在壶壁上仍遗留下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体积而上升.上升的气泡遇到周围的凉水,气泡里的水蒸气就要液化,使气泡迅速变小或破裂.由于无数气泡在壶底急剧膨胀,又在上升中迅速变小,壶里的水就处于激烈的振动状态,进而又引起了空气的振动,形成了水声.由于气泡体积大小交替变化非常快,使水的振动频率高,水声的音调也就高.后来,由于壶里各处的水温相差越来越小,气泡体积大小交替变化也越来越慢,进而引起的水声的音调就要逐渐变低.沸腾时,气泡在水面上破裂,引起了水面大幅度的翻腾,由此而引起的空气振动频率远不如前者的高,水声的音调也就低了.

 

科普阅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中高年级的孩子创新能力有了更多的发展,他们更多地阅读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的书籍。多样的小实验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精彩有趣的讲解逐步扩充孩子的科学知识,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下面我们看看小博友“帆妮儿”是如何晒盐巴的。

盐巴是什么东西呀?怎么晒盐巴呀?我在网上一查,原来盐巴就是食盐,晒盐巴是把海水拦截出来一部分,让水份蒸发,剩下的就是盐巴了。

我和妈妈对这可感兴趣了,就去制作了一小碗盐水,然后放在太阳下面去晒,另我兴奋的是过了两天,碗里的盐水全蒸发掉了,碗壁和碗底都沾满了白花花的盐,碗底有许多大块盐粒,它们都是长方体的,中间部分是洁白的,可是外面却是晶莹剔透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呢!

为什么中间是白的呢?听妈妈说,我们食盐里面有杂质,所以中间是白色的,如果用纯净的盐,那么我们就会晒出像水晶石一样晶莹的长方体盐块了,这些盐块叫做食盐晶体。我心里有了疑问,帮妈妈炒菜放的盐也是一粒粒的长方体吗?我捏了一小撮食盐放在一张白纸上,用肉眼看它们的表面,有的像一个个小圆珠,有的像正方体,都是洁白洁白。妈妈问我:“为什么有的颗粒会像小珠子的形状呢?”我想了想对妈妈说:“是因为食盐颗粒太多,有的把棱角磨圆了。”

 

倡导科普阅读,让孩子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积累知识,我们的目标有:

一、透过科普阅读的推广,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科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科普阅读习惯,使融入其学习与生活中。

三、发展思考性科普阅读,增进孩子创造思考能力。

四、发展功能性的科普阅读,增进亲子互动关系。

五、营造科普阅读环境,分享科学知识奥妙。

 

推荐书目:

《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让孩子爱上科学的动物书》《海底两万里》《少年科学大讲堂》《科学发展纵横谈》《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菌儿自传》

2
浏览(956)┆ 评论(5)┆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