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知道我们给他的心理空间 东胜区第八小学 心理健康老师 王月昭 “父母的角色到底如何扮演?父母究竟该做什么?”这个问题从2005年3月我可爱的儿子——淼淼出生至今,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不知道这个问题是否也是许多父母脑海里的问号? 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2008年7月,我有幸接触到了香港NLP大师、简快身心积极疗法的创始人李中莹老师的学问。并于今年10月结束了“快乐亲子关系课程导师“的学习。 经过一年多系统的学习,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角色,父母应为孩子创造一个空间,让孩子在其中通过自己的学习,实现自己成功、快乐的人生并为世界带来一份正面意义。 起初的我对于“空间”的理解还只停留在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行为空间”的层面,可有一件事情让我明白,给孩子一个“安全、接纳的心理空间”更为重要。 事情是这样的。 我可爱的儿子——淼淼,今年4岁半,生性善良、聪明、内向、胆小。于是,我这个学了心理学的妈妈,总是试图创造各种环境,培养儿子的胆量。 一天晚饭后,我和儿子去附近的小广场散步。走着走着,一个“U”型爬梯映入眼帘,锻炼儿子胆量的主意浮上心头。于是,儿子禁不住我的几句花言巧语,不情愿地爬上了“U”型梯。我用大获全胜的口吻对儿子说:“儿子大胆地往上爬,妈妈在这保护你呢!”在我的鼓励下,儿子慢慢地往上爬了两格。我这心里的欣喜就别提了。可就在这时儿子怯怯生生地说:“妈妈我怕!”我一脸不接受地说:“怕什么,怕,有什么怕的?没事儿,儿子,妈妈在这保护你哪。”我用这种方式回绝了孩子要下来的要求。只听儿子哭喊着说:“妈妈我怕,你想让我摔下去?”看到儿子的情绪比较激动,我做出了让步。尽管这次尝试失败了,可我依然不死心。后来我们散步时,我又几次试图让儿子爬梯,可儿子的反映非常强烈,甚至都不去“U”型梯的旁边。 渐渐地我明白,这样的行为也许伤害了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压力。再散步时,我对“U”型梯只字不提,慢慢地自己也好像忘了这个活动项目。 大概两个月后,也是与儿子散步的时侯,让我有一些惊讶的是,儿子居然自己走到“U”型梯旁说:“妈妈我想爬梯子,不过有点害怕。”我蹲下身子,看着儿子的眼睛,定定地对他说:“宝贝,你想爬就爬吧,妈妈在旁边护着你;如果你感觉害怕了,就告诉妈妈,妈妈立刻抱你下来。” 儿子听了这番话,好像吃了“定心丸”,一口气爬到第六格上,然后大声的说:“妈妈我有点怕了!”我立即回应:“那好,妈妈抱你下来。”小家伙却自信的说:“妈妈,要不我试着再往上爬一格吧!”“可以呀,你试试看。”我的儿子又勇敢的向上爬了一格。 事后,我对儿子前后几次爬梯时,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行了再次体察、审视。 我发现,前几次让儿子爬梯,表面上是让孩子锻炼胆量,其实,自己的内心深处是不愿接受儿子的胆小,而只想一味地改变儿子的性格。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妈妈不能容忍我的胆小。孩子是最愿意服从家长的。同时,也明白不做父母不能接受的事。所以,儿子害怕自己的胆小不被妈妈接受,于是压根不愿尝试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 父母如果从内心能真正接受、容纳孩子的一切,并且让孩子知道我们给他的心理空间(你爬,妈妈保护你;你害怕,妈妈抱你下来)。那么,孩子便会在这个安全、被接纳的空间里,选择自己想干的事情,勇敢地尝试,获得成功经验,确立自信。 建议所有的爸爸妈妈,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看看曾经的我们给了孩子多大的心理空间,让他们尝试着成长。 相信有了这份觉察的父母,一定能给自己的孩子,创造最适合他们成长的空间,做真正的好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