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引导,积极鼓励
=scn.">
情景再现一:家长走进课堂活动中,念念妈妈正在上课,孩子们回答问题很踊跃,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念念更是很积极,也许想在妈妈面前表现一下,可是妈妈并没有提问她,而是让别的小朋友作了回答。念念不开心了,小脸也红了起来,但当时还能忍住不吭声,等到第二次妈妈又没让她说答案时,这下发作了“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并且嘴里喊着妈妈你不好的话。为了不影响妈妈上课,我把念念拉到一边安抚情绪,等孩子停止哭声,然后故意自言自语地说:“念念不喜欢妈妈当老师,我要给妈妈说一下不用上课了。”念念一听,瞪大眼睛赶忙说:“不是,我喜欢妈妈做老师给小朋友讲课。”“哦,原来念念也喜欢妈妈讲课,可是你怎么哭啦!是想让妈妈陪你回家吗?”看着我“不明白”的样子,这个聪明又好强的小姑娘着急了,连连摇头:“不是老师,是因为妈妈不让我回答问题,我就哭啦,我没有想回家。”急于想给我说明情况的念念忘记了刚才的伤心,极力辩解着。“好,现在老师知道了,那念念告诉老师,妈妈的课讲的好吗?”“好”小脑袋使劲地点着。“念念也知道妈妈现在是老师,要给小朋友上课,小朋友也都喜欢妈妈讲课,都想回答问题,可有的小朋友不举手就往前跑,要是咱们都那样做,妈妈就没法上课啦!”小姑娘的头低了下来。“好啦,妈妈讲课真好,是个好老师,念念也是个好学生,快点回到座位上好好听课,一会妈妈又要提问题啦!”念念赶紧回到座位上,坐的很端正,自信的小脸扬的高高的,我听到了孩子回答问题时响亮的声音。
=scn.">
念念平时在课堂上就很踊跃,这次妈妈来做老师,就更想表现一下自己,当没有如愿的时候,忍不住就大哭起来。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老师如果只一味安慰孩子她就会觉得更委屈,情绪恢复的也慢。利用孩子喜欢妈妈上课的出发点,让孩子知道自己要做个好学生,要帮助妈妈来一起来把课讲好,孩子就会很快地情绪好转,融入到角色中。接下来的活动中,又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按照老方法一一解决,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都很稳定,和妈妈老师们配合的非常出色。
接纳孩子的情绪
=scn.">
情景再现二:早上孩子入园的时候,活泼可爱的小西西拉着奶奶的手不肯进教室,这可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小西西很喜欢上学的,今天怎么啦?和奶奶简单交谈,才知道因为西西的发夹断了,缠着奶奶要买新的,奶奶说放学再买可西西不答应就闹着不上学了。送走奶奶,我让西西坐在我的面前,仔细地看看孩子的头发,没有了发夹,西西的头发确实很乱。这个小姑娘最近很爱“臭美”,每天头发上都会戴上发夹,连睡觉都要放在枕头边,生怕弄丢了。给西西擦干脸上的泪花,孩子还是很伤心的样子,抽泣着不抬头。轻轻地把西西抱在怀里,趴在耳边给她说:“西西的发夹确实很漂亮,要是老师这么漂亮的发夹断了,也会很伤心的。”西西听着我的话,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感觉很奇怪,老师怎么没有批评我呢!“给你说西西,老师也有心爱的东西,和小朋友一样。你看老师一直戴的发夹也坏了,虽然我也很伤心,但我不会立刻就买新的,我要好好选一下,找个最漂亮的买回来,因为好看的发夹太多了。可是现在老师要上班,西西要上学,我们都没有时间,要等到星期六休息的时候到超市去买,那时我们就可以选个自己喜欢的多好呀!”懂事的西西点点头,停止了哭泣。说来也巧,那天正好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趁热打铁,要对孩子进行再教育。“小朋友,今天是重阳节,是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的节日,小朋友应该向他们送上祝福,你们想怎么做呢?”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了很多,都是送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给老人捶背的,做个好孩子不惹老人生气的……我往西西那边看去,小姑娘赶忙低下了头。放学前,我把西西叫到身边:“西西,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弄坏了我们都不开心,但我们不能乱发脾气,你想奶奶年纪那么大了,送你上学很辛苦,你又缠着奶奶买发夹,要是把奶奶累病了,西西也会心疼奶奶的对吗?”懂事的小姑娘连连点头说:“老师我知道了,我回家给奶奶道歉,帮奶奶干活。”“你真棒!其实西西不带发夹也很漂亮的,你要是很喜欢发夹,等到星期六休息的时候让妈妈带你买个新的,一定也很好看。”放学了,可爱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跑到奶奶身边,高兴地回家了。
=scn.">
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的感受,当孩子的情绪被接受时,他们会很容易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假如他们的行为不是我们所认可的,作为我们大人应该以孩子的心理去分析他们的行为,倾听他们的讲述,说出他们的感受,接纳他们的情绪,而不是随意批评和忠告,即使你想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也要接纳他们的情绪,说出你的感受。
转移情绪源头适时激励
=scn.">
情景再现三:舞蹈课上,孩子们认真地做着每个动作。小可欣的情绪好像不对,站到后面,动作做的很不自信,小眼睛还红红的。这是怎么啦?刚才还兴奋地说要学新的舞蹈动作了,这回好像很不开心的样子。细想一下,对了,可欣前两天生病缺课,不会跳这些新动作。舞蹈是可欣的最爱,一直都学的很好,因为缺课一下子跟不上,孩子伤心了。把可欣拉到旁边,孩子的眼泪就落了下来,让我好心疼呀!舞蹈课是让孩子以饱满的精神,快乐的动作为基础的,要赶快帮助孩子解决负面情绪。这时候孩子不会做动作,一味的鼓励行不通。我抱起可欣说:“看看生病以后都瘦了,老师一下就把你抱了起来,原来老师都抱不动的。跳舞也没力气了吧,来给你一颗糖,补充点能量,和老师一起学,赵老师还没记住动作呢,咱们俩来比赛,谁先学会谁当老师,你要是学会了要教给我哟!”小小的一颗糖,能量大无边,看着可欣扬起笑脸,认真地学着动作,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scn.">
如果孩子因为生病等或碰到挫折有一些小小的情绪时,我们要宽容的对待,选择轻松愉快的话题和游戏来引导她,使孩子能尽快从负面情绪中抽离出来,和不愉快说拜拜!
关注“特殊”孩子的情绪
情景再现四:讲过故事《吃噩梦的小精灵》后,我和孩子们在一起讨论爸爸为了治好睡美人的病,跑了好多地方找医生,可辛苦啦!这就是爸爸对睡美人的爱。后来我问孩子们一个问题:“小朋友的爸爸是怎样爱自己的?”很多孩子高高举起了小手。一个个孩子回答完,我发现平时爱举手的小然和青青低着头不吭声,我问她们:“爸爸是怎么爱你们的,给小朋友也说说。”两个孩子齐声回答说:“我爸爸不在家,”说着眼圈也红了。我突然想起来了,有一天戴老师和我说起过一次,说孩子的姥爷给她说小然的爸妈离婚了,青青也是一样的情况。真粗心,怎么给忘了。我赶紧说到:“虽然有些小朋友的爸爸不在家,但他们也很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可以经常给爸爸打个电话,放假了可以到爸爸那去玩,如果小朋友要是有事,爸爸一定会来帮助你的。”我说完以后,小然立刻就说:“每次过生日爸爸都会送个大蛋糕给我,爸爸也爱我。”孩子好可爱!然后我转移话题,请小朋友说一说妈妈是怎么爱小朋友的。因为年龄的缘故,孩子的情绪转变很快,和大家一起说起妈妈爱自己的开心事情,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脸上。
=scn.">
对于“特殊”幼儿的情绪变化,我们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应从家庭心理环境,从幼儿本身的特点出发,重视良好的心理环境的创设,把握教育契机,积极引导,激发幼儿积极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作为幼儿教师还要注意聆听并引导幼儿进行倾诉、学会倾诉,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以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孩子, 我们不妨试一试,耐心倾听孩子的讲述,并接纳他们的情绪,我们每天都会拥有一片灿烂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