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接到开封博客小管家的邀请,有机会到郑州聆听我心仪已久的薛瑞萍老师的讲座,当时得知这个消息后我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薛老师的讲座将在上午九点开始,考虑到即使乘坐当天最早的公交车到市里后再转车去郑州也晚了,为了能准点到达,我和仰慕薛老师的一个同事准备带着孩子提前一天到县上,可因为那天恰好赶上杞县出了一点小事故,结果谣言传得人心惶惶,害得我们在路上堵了四、五个小时,晚上十点多才到。第二天六点赶早班公交车,不知什么缘故,等了半个多小时车才到,到市里又是买票、排队、等车,这趟郑汴直通车又不知怎么回事儿,通常九十分钟的路程竟走了两个小时,进到市区每到路口赶上的又都是红灯,到郑州后找了两辆车,司机信誓旦旦地向我们保证说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在哪儿,可在路上她们却边走边争吵,似乎对路况并不是很熟,这样左拐右拐的又耽误不少时间,我和同事坐在车上听着她们争吵真是哭笑不得,哎!等赶到师专附小,讲座已进行大半,我脑子里闪现一个词——好事多磨!是啊,事情怎么就那么巧,又怎么那么不凑巧呢?
前后在路上共花了八个小时的时间,讲座却只赶上听了一个小时左右,这是此次郑州之行最大的遗憾!不过,只此一个小时,已然获益良多!只把自己聆听薛老师讲座这一个小时的感触与大家分享——
薛瑞萍老师的讲座我听过三场,面对面的听她演讲还是第一次,和博友们的叙述的感觉一样,薛老师给人一种亲切感,侃侃而谈的她看上去兼有长者和师者的风范。
原来和踏雪寻梅聊天的时候曾说起过听薛瑞萍老师讲座的感受,她说薛老师的讲座很精彩,精彩得让人只顾听而忘了做笔记了,当时我还想这句话是否言过其实?后来看过薛老师讲座的光盘后对她这句评价才有所体会,薛老师的每一张光盘我都是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才感觉有所领悟。这次面对面的聆听“看云”的讲座,听她讲到动情处也不禁激情澎湃,听她讲到可笑之处也不禁和同事会心一笑……然后我不由自主地摇头、叹气,口中还啧啧有声:“一个人,怎么讲得那么好呢?”这时候方才真正赞同踏雪寻梅那句对薛老师的评价——精彩的确实让人顾不得再记些什么了,及至你恍然大悟提笔要记下来时,薛老师妙语连珠已然跳到了另一个精彩环节!于是我竟然异想天开地想:“真遗憾!不能像看光盘那样倒过来、再倒过去的看,哎,只能在心里慢慢体会、慢慢咂味了!”
我在想,薛瑞萍老师的讲座像不像一本经典的书籍呢?我读经典名著的感觉自我评价是“妙不可言”,这不是不懂装懂地附庸风尚,我的真实感觉就是如此!就像《悲惨世界》,并不复杂的故事,类似白描的叙述,但它的魅力却难以抵挡!它让我们知道,原来,这,就是经典!只是读它一、两遍,你会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好在哪儿呢?也许你并不能完全说出来,正所谓妙处“不足与外人道也”,这种书足堪精读、细读!薛老师的讲座何尝不是如此?第一遍,叹一个“好”字,但最妙之处还需反复思索、慢慢体会方能得其精髓!
——这是我的第一点感触!
听薛老师聊《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聊网上热谈的邓玉娇——我不禁在想,薛瑞萍老师她应该不是我们所说的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好好老师”,她关心时事;她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有明确的目标;致力于推广儿童阅读,她身上又有一种执着的精神;儿童阅读成功而广泛的推广,又让她比我们多了更多快乐的人生体验!
薛老师原来这样介绍过自己,她说她是一个喜欢音乐的人,“喜欢音乐的人”在我的理解中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所以,我想,薛老师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而我,喜欢这样的人!
因为,我也热爱生活!
所以,我非常喜欢薛老师说的这句话:“作为一个人,要爱,要可爱,要活得有神性,活得有自我“!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是要有一点信仰的……”——所以,我们要摆脱低级需要对我们的束缚,让人生的高级需要激发出我们强大的生命力,因为“高级需要一旦确立……就会让人高高飞扬……”
“每个人内心对真理、真相、正义……都有一种渴求,当这种渴求被遗忘的时候,是很可怕的!”——所以,我们要“带着孩子求真知”,我们不能仅仅只是借助于“强力去压制他、制服他”,我们应该用书来熏陶他,引导他们摆脱低级需要的束缚,净化他们的心灵,强化他们智慧的力量……
薛老师在感叹:“多少人,一辈子都在为生活,而从来没有生活过!”——让我们和孩子不再留有这样的遗憾吧,做一个爱自己、爱生活、会生活的人!
——这是我的第二点感触!
薛瑞萍老师还和我们分享了她关于绘本《达芬奇想飞》的阅读体验:“天才和英雄之间有他不为人所知的脆弱的一面!”也就是说,即使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只要他能战胜自我,他也完全有可能成长为一名天才或是英雄!
薛老师关于儿童绘本的剖析和解读一直是我追随和努力学习的重点,在薛老师的娓娓讲述下,达芬奇的故事幽默而又富有哲理性,真是精彩极了!薛老师夸张的语调、诙谐的语言引得我和同事们几次忍俊不禁,几次交头称赞她解读的好、妙!
这一次,薛老师除了从故事性的角度来解读这本绘本以外,还从绘本本身的特点即画面和色彩的角度对故事的深度解读进行了拓展——绘本中色彩的使用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烘托作用,这是以往我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这引起我关于如何和孩子进行绘本阅读的进一步思考!
——这是我的第三点感触!
因为没有完整地听完薛老师的讲座,姑且把这当做是这次面对面“看云”的杂谈吧!——“看云”,应该已经成为很多像我这样的人的人“偶像”了吧,我又在“胡思乱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