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晚饭后,仍然拿起《给教师的建议》认真地阅读,今天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写给教师的第87条建议。谈的是教师的教育素养问题。他把教师的教育素养分为三大部分: 一 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 “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科学基础学科,他应该能够分辨清楚这门学科上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的前沿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药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应该拥有一片海洋。比如说教五年级数学,你不能只了解五年级所教内容,还要知道1~4年级每个年级所设计的教材内容,这样就知道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知识,哪些知识学生掌握得好,哪些知识掌握不好,需要加强巩固;还要了解6年级教材内容,甚至中学的教材内容,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打好基础,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打下基础。 如果只了解这些还是不够,数学教师也不能只懂数学,还要有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比如文学、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做一个丰富的人,才能在教学中应对自如。正如书中所说:“只有当老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如果教师拥有所教学科深刻的知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他不再只关注教材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讲述就是生动的、有趣的、有感情的、有吸引力的。学生对他所讲的内容采取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乐于接受的。反之,如果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内容缺乏了解,教学时,一心想着教材,那么他的课也就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不易接受,缺少探索的兴趣。 怎样才能做到拥有深刻的知识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读书,读书,再读书。”这也是他给教师最好、做多的建议,在许多章节里他都明确指出要教师和学生多读书。把读书当作人生第一精神需求,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有的教师会说,教学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读书呢?我想说,时间是挤出来的,每天在工作之余,总会有一些时间供我们自己支配,这时如果不是闲聊天、打牌、玩游戏,用来读书,天长日久地坚持下来,读书的时间就有了,你也会觉得生活更充实了。趁着假日,做完家事、休息过后,我们也抽出时间读书,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二 教师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 “教师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在儿童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课外休息时间管擦和认同,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的个人特点,这就需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 许多教师都觉得心理学是枯燥无味的,但它却是了解学生的必备要素。只有懂得心理学的教师才能摸透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比如刚入学的学生的心里想什么;10岁左右的学生心里想什么,教师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青春期的学生心理有什么变化,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为什么会变得焦躁不安、容易发火;他们的生理特点等,教师该如何应对等等。 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多观察学生的身体及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及时作出反应,并在第一时间帮学生解决问题。 三 教师的语言修养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 教师的工作大部分是靠语言和肢体语言来传递给学生,教材内容、心中的想法及丰富感情都是靠语言来表达的。是啊,即使一个教师的知识非常渊博,但如果像一个闷葫芦一样,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及自己内心的想法,那么他的课堂就不会是精彩课堂,更不会出现妙语连珠、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经常听一样教学内容的课,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设计,更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有的教师因为缺乏语言修养,语序混乱,缺少逻辑、概念模糊不清。教师费了好大劲去讲解,但学生还是听不太明白,学生会感到疲劳,教学效果也不好。而有经验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能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以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他的语言像春雨一样的滋润学生的心田,也收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博览群书,平时注意练习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修养,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现代学生的需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