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7月31日下午,“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来电话要我把《爸爸的唠叨》第十辑“亲情飞鸿”捐赠给“组委会”,我欣然应允。其中有两篇是我去年写给第一次高考后的女儿的家书。当时,明知女儿高考失败,我又不得不离她而回到工作岗位,只好一连给她写了两封信。虽然是一年前的家书,现在读来,依然感慨万千,相信各位博客也会有所触动。前面已经发了第一封,现把第二封附后。 写给第一次高考后的女儿女儿: 我和你妈妈一直在反思,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没能为你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没能对你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这对你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和人生观的形成都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这是我们要向你道歉的。我认为,从总体上看,你虽然已经十七岁了,但仍然没有长大。你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你肩上的责任和义务,还不知道为自己的未来着想,还不能正确认识生活的意义和正确对待父母的愿望。你现在仍处在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浑沌状态,即使有时为家庭、为自己的前途着想而有所思考和忧虑,也是转瞬即逝的。这虽然让你能更多地享受童年的欢乐,但作为高中已毕业的你来说,还是略显幼稚。 人,总该有个较为长远的打算,也要有个近期目标。这样,生活才会有个中心。我认为,你的长期目标是考上一本(至少是个好二本),近期目标是把高考中失误找出来,补上(不知你是否这样想)。你今天说:有很多题你是空着没做的。每场考试下来,是不能立即回想考试试卷的。但是,现在已尘埃落定,你准备复学了,明年还要考的。那怎么就不把没做出的题一一找出来,然后寻找答案呢?如果该洗衣服了,就去洗衣服;电话响了,就去接电话;该打扫卫生了,就打扫卫生;你要看的电视节目开始了,就看电视。但是,除此之外,你就该去追求你的近期目标了。如果看电视不分节目都看,或者漫无目的地拿着遥控板搜索,那是在三种状态下才做的:第一种情况是郁闷,什么都干不下去,只好借看电视消愁解闷;第二种情况是既无长期目标,也无近期目标,纯属无所事事,本身就漫无目的;第三种情况是缺乏自制力,自己明知道不该漫无目的地搜索,但管不住自己。我想,你是不会属于前两种情况的。所以,我认为,你可能还略显幼稚,对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压力不够,动力不足,自制力还有待提高。 下面给你讲个关于目标的例子,也许能说明长期目标、近期目标和没有目标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的跟踪研究结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改变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和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你很喜欢小动物,但却对植物不感兴趣。这也许是因为你脱离农村的缘故。今天早晨,我到后院看石榴时,忽有所悟。所以上午叫你也去看,希望你能悟出点什么。 那两棵石榴树是去年春天一块栽在院子西边的,本打算只留一棵。不巧的是,去年冬天院外拆迁,把两棵石榴都打断了。今年春天,两棵都仅剩 本来无意,却成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我悟出了两点:一、它们都只有一副根系,它们吸收的营养是有限的,要保多头并进,就势必影响到纵向发展;二、植物的生长是需要修剪和矫正的,正确的生长方向将保证它更早、更充分的吸收阳光,它会更早地枝繁叶茂、更早地成才。 由此我得出两点启示:一、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要做的事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既把学习搞好,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又同时满足看电视等其他的欲望,次要的目标的达成,必然影响向主要目标前进的速度;二、选择正确的方向,抛弃暂时的茂盛,则可以更早地出类拔萃,达到主要的目标。 不知你以为然否? 爸爸 《爸爸的唠叨》是作者集40多年人生经验为他唯一的女儿量身打造的一本励志书。在该书的激励下,作者女儿一年提升高考成绩126分(2008高考成绩493分,2009年619分),以高出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52分的成绩被“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东南大学录取。该书由教育专家田建国作序、温家宝总理的智囊任玉岭题词,被誉为“中国版《哈佛家训》,时代版《傅雷家书》”,是“润物无声的亲情沟通之方,新颖独到的材料作文之友,启迪心智的自我提升之门”,是学生、父母、教师自读,亲子共读,师生同赏的好作品,是赠送亲朋好友的有文化品位的好礼物。《教育时报》、《现代教育导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焦作日报》、《信阳日报》都有强力推介。淘宝网、郑州中原图书城荣恒书店(67647334)、驻马店市金龙书城(2999357)、博爱县新华书店(8611806)、信阳师院长江书店(13569781587)、信阳环球书店、平桥区九州书店等均有销售,亦可向作者邮购。作者: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王仁元,电话:13403766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