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听吉春亚老师报告有感
(2009年7月28日暑期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
非常有幸,让我们在这个激情飞扬的盛夏,有机会再次聆听了北京小学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的精彩讲座——《语文教学优质课设计例说》。吉老师来我校作报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们对她充满浓浓语文味但又不乏诗情画意的教学风格也并不陌生,对她的特别具有指导意义的精彩讲座也耳熟能详,但每听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2009年7月28日,吉老师又一次亲临我校,对商丘市的小学语文老师做了为期一天的“优质课设计的指导与例说”的专题报告。吉老师生于美丽的太湖南岸,那“千山千水千秀才”的江浙人文沃土孕育了她的聪慧灵气,加之她博采众长、开拓进取,使她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教学风格。所以,吉老师的报告虽然有很强的理论性,却又没有一点儿长篇累牍的晦涩难懂,似涓涓细流,如缕缕春风,轻盈婉转地流入了我们心中,让我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她环环相扣、行云流水般的优课设计。听了吉老师今天的讲座,真的犹如享受了语文教学中一道丰盛无比的精神大餐,让我们大快朵颐。 讲座伊始,吉老师就指出,要让我们的优课设计沉积浓浓郁郁的“语文味”。究竟什么是“语文味”?吉老师在她的《语文课充盈浓浓语文味》一文中是这样定位的: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出鲜明的语文学科的特点。亦即在情趣昂然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典型的“言语作品”的品味和模仿,在各种“言语实践”中,内化言语和精神的收获后,外化为各种“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该年段学生必备语文素养。从吉老师对语文味的定位中,我们感觉吉老师所倡导的“语文味”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而是在教学中经历对语言的感悟、品味、应用和拓展的过程。也即在训练学生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书的基本能力。这也是吉老师总结的语文教学十字经。吉老师还告诉我们,一堂真实本色的语文课,应当师生共同关注文本,让学生和文本零距离接触,通过听、说、读、写、书的语文实践活动,掌握字、词、句、段、篇的知识,促进言语能力的提高,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继而传承民族文化。 而后,吉老师又结合低、中、高各年级段的课例,向我们讲了优质课“优”的四种着眼学生发展的特征:目标性、方法性、参与性和时效性。吉老师还列举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大量教学实例,教给我们“线清点明”的八种优课的整体设计法和四种优课的精彩细节。这各种各样的教学案例设计法,犹如一道道色香味各异的精神美餐,令我们大饱眼口福。 听过吉春亚老师精彩纷呈的优课设计讲座,再反思自己从教多年来的教学设计和授课方式,我不禁感到惭愧万分!是啊,在神圣的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了这么多年,我一直传承着陈旧腐朽的教学方式,重复着把教案从教参上搬到备课本上,再从备课本搬到黑板上,然后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的机械动作,简单呆板,照本宣科,毫无意义而言,更无创新之举。每拿到一本新的课文,我从未向像吉老师那样先一遍又一遍地研读文本,找准文章的切入点进行整体优化设计,而是先拿起教参如此这般地看上几遍,把一些教参上规定的重点内容刻在脑海或记在书中,而后就现学现卖地给学生们上课了。课堂上,我更没有吉老师那种逐渐引退的大家风范,适时地引领学生去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而一直喋喋不休地重复着书本上所谓的重点,唯恐哪一点还没给学生点到位,自己整个掌控课堂,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更没有还给他们以本色语文课堂,结果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饱食了吉春亚老师的这道丰盛无比的精神大餐之后,我对优课的整体设计以及实现其目标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决心汲取其精神的营养,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语文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逐渐向优课的“目标性、方法性、参与性与实效性”靠拢,让自己的语文课也还原本色,充满浓浓的的“语文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