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究”可望可及
(2009年7月25日暑期名师培训心得七)
提起校本研究,老师们都不陌生。因为在新课改进行地如火如荼的当今时代,很多学校都在倡导老师们进行校本研究。而且,只要提起校本研究,老师们立即就会和研究课题挂上钩。在很多老师的心目中,总是认为校本研究只是专家或名师们做的事,和自己毫不相干,对普通老师们来说,校本研究是遥不可及的。对于我这样一个教了十多年书的所谓的“老教师”而言,对校本研究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这样一个肤浅的认知水平上,从来都没有对它产生过任何研究的欲望或兴趣,因为我认为这不是我的事。 今天上午,听了首都师范大学王海燕教授的讲座——《守望课程,探索教学》之后,我茅塞顿开,对校本研究重新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原来校本研究和学校的任何一个教师息息相关,对普通老师而言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可望而又可及的!王教授在报告中告诉我们,校本研究并不像我们有些老师想象的那么深奥、密不可测,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存在于我们的课堂上。只要我们对教育教学中任何一种现象产生疑问,并由此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并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归纳、总结,这就是校本研究。比如我们众所周知的学困生现象,我们要对他(她)不写作业、不注意听讲、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等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他们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并尝试找到教育的策略或方法,我们把这个过程详细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校本研究。经王教授这么一点拨,我真的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原来,校本研究就是这么简单! 整场报告,王教授向老师们介绍了校本研究的缘起与理解,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校本研究的起始时间和理解的不同,告诉了我们校本研究的实施途径以及老师们“自我反思、同伴交流、专业引领”的三种改进教学实践的方法。让我们明白了教师只有在教研中才能成长和发展的道理,并且对校本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全新的理解。 校本研究,想说爱你也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