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牙齿去旅行 假期开始没多久,孩子就去姑姑家了,住了七八天回来了,正好赶上我早出晚归,他又回去跟着奶奶了……昨天下午我们学习结束,把他从家里带到了我们身边,可他开口闭口就是看电视,这还能行? 洗漱完毕要睡觉了,他又一次提出:“妈,让不让我看电视啊?” “别看了,还是让我给你讲个故事伴你睡觉吧。”我说。 “好啊,好啊,”可能是有几天没有听故事了,我一提又激起了他的渴望,“你准备给我讲什么故事啊?” “你不总是奇怪进嘴里的桃不变成桃子出来、吃进什么不变成什么出来吗?现在就让你知道知道食物到底在我们身体里是怎么运动的。” 他一听这,更激动了。催促我:“快,快,快讲吧。” “可别忘了,我讲完之后,你要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呀。”我又强调了一遍。 他“嗯、嗯、嗯”地答应着,已是迫不及待了。 “题目是:《牙齿旅行记》,”我开始了讲述—— 一个女巫正在制作蛋糕,小女孩在旁边看得口水直流,她趁女巫不注意,快速地放到了自己嘴里一个,小女孩匆忙地咀嚼着,“咯嘣”一声,荒乱中,小女孩的牙齿掉了一颗,随着食物进到了肚子里。 “呜呜呜,”小女孩哭着,主动向女巫承认了自己偷吃蛋糕的错误,并说了自己现在的情况。女巫说:“孩子,别怕,认错仍是好孩子。现在,我进你嘴里去寻找那颗牙齿。”说完,女巫越变越小,最后成了一个飞虫飞到了女孩的嘴里。 飞虫只看到许多牙齿在运动着,还没弄清该怎么办时,就被推到了一个喉咙里,它问:“喉咙,喉咙,你看到了一颗牙齿吗?”喉咙说:“刚才有一颗牙齿随着一团食物我把它推到了下面,你去找找吧。”飞虫从喉咙处接着往下走,经过了一条细细的管道——食道,来到了胃里,胃就像是一个搅拌机,正把所有的东西搅拌在一起。飞虫问:“胃,胃,你看到了一颗牙齿吗?”胃大声说:“是那个硬硬的,不能融化的东西把,我刚把它推走,你去小肠里看看吧。”飞虫顺着弯弯曲曲的肠道走了好久,发现肠壁上有很多绒毛状的东西,就是没发现牙齿,就问:“小肠,小肠,你看到一颗牙齿了吗?”小肠说:“是那个没有什么营养的东西吧,我早把它推到大肠那儿了,你继续往下走去找找吧。”飞虫来到了大肠那,发现有很多的水分和已不是食物的垃圾,找来找去还是没找到,正在发愁自己找不到返回去的路时,只听“扑通”一声,自己随着一团东西从一个洞口飞出来了。小飞虫眼冒金星,看到明亮的太阳,好久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是出来了,这定睛一看,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有一颗白白的牙齿正躺在那里呢。它恢复原形,拾起牙齿,在水中清洗了好几遍,交给小女孩,小女孩高兴地笑了,说:“以后,我再也不偷吃东西了。” 故事讲完了,孩子却“嘿嘿嘿”地笑个不停,我问:“你笑啥呢?” 他说:“真有意思,刚才你说的小飞虫从一个洞口被飞了出来,那个洞口是屁眼吧?” 他这一问,让我也哈哈大笑起来:“你说的很对,你说什么才能从屁眼里出来?” “垃圾,对我们身体没有营养的东西。” “那你再说,哪个地方是吸收营养的呀?” “是那个弯弯曲曲的管道吧。”他不确定地说。 “它有个名字叫小肠。”我补充着。 “你能说出食物一共经过了几个地方吗?”我接着问。 看他一时回答不上来,我提示着:“先从嘴里进去,然后……” “到喉咙。”孩子接了上去。 “从喉咙再到……”我接着提示。 “细管子。再到胃里,又到弯弯曲曲的细管子……”他说着。 “喉咙下的细管子有一个名字叫食道,它是直的。胃下面的弯曲细管子呢小肠,小肠很长,大概和一个人的身体高度差不多。”我给他补充着。 “从嘴到喉咙到食道再到小肠、大肠,再到屁眼。是这个经过吧?”说完,他又笑了起来。 “是的,是的,你说得很对。”我又说,“我说的题目是《跟着牙齿去旅行》,是谁跟着牙齿去旅行呀?” “是女巫,小飞虫。”他直接说了出来。 “还有谁呢?”我问。 “没有了。”他肯定地回答。 “再想想,” 好长时间了,他说想不起来。我说,“咱们看故事、听故事的人不是也跟着那颗牙齿去人体内旅行了一遍吗?”他笑着同意了我的说法。 这个故事浅显地告诉了孩子食物在人体内旅行过程,及每个器官的作用,我也忘了自己是在哪儿看的这个故事,情节可能跟原文有些出入,但一样起到了吸引孩子、传授知识的目的。以后要多看些这些故事,用孩子易接受的形式和语言来告诉孩子一些科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