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其乐融融迎端阳 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是端阳。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让他们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前一天我就给他们布置了以下作业: 1、准备米、红枣、苇叶等包粽子的材料。 、每人准备一个熟鸡蛋,我们准备开展竖鸡蛋的游戏。 3、在书本、网络上搜集关于端午节的诗词、风俗等资料。
今天下午,我班围绕“其乐融融迎端阳”这一主题开展了一次难忘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导入: 同学们,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它们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 ,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一个传统节日,自春秋战国时期发起,至今已有多年历史了,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迎接端午节的到来,今天,我们特举办本次“其乐融融迎端阳”语文实践活动汇报会。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与风俗习惯。 组织学生汇报搜集资料,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与风俗习惯。 (起源——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通常,人们都认为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风俗——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其内容主要的风俗习惯有: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等,南方地区还流行端午正上午时分竖鸡蛋的风俗,相传这一天能把鸡蛋竖起来的人一年会获得好运气。) 吟诵有关端午节的诗词 端午节历史悠久,有关端午节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请同学们踊跃上台,吟诵自己搜集的诗词。 (乙卯重五诗 节令门·端阳 竹枝词·竞渡 钱琦 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 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 端 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巧手包粽子比赛 教师:同学们,包粽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它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能考验我们的耐心和细心。 教师示范包粽子的方法: 取两张(均为反面)粽叶一头一尾的反方向重叠(不完全),放入适量的米,用食指在米中间轻轻划一字,放入几枚蜜枣。右手先把外端粽叶往里折叠并向后折去,包好一端再以同样手法完成另一端,把粽子包成漂亮的菱形。绑粽子要先在中间绑一次后才从一端逐一绑向一端以防变形,绳子紧度不能过紧或过松。 小组内开展包粽子比赛,评一评谁包得又快又漂亮。 开心竖蛋大比拼 教师:同学们,包完了粽子,我们本次“其乐融融迎端阳”语文实践活动也接近了尾声,现在请同学都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鸡蛋,我们来开展一次“竖鸡蛋”游戏。据说,端午节能把鸡蛋竖起来的人一年都会好运气,咱们来比一比看谁竖鸡蛋竖得最快、最稳。 小组内开始比赛。 每小组评选出竖得最快的一位同学上台参加比赛。 评选出全班“竖鸡蛋冠军”。 请荣获“竖鸡蛋冠军”称号的同学总结竖鸡蛋诀窍。(1、要选取上尖下圆的鸡蛋。、鸡蛋底部要平,不能有瑕疵。3、竖鸡蛋时心情要平静,沉住气,不要慌张,手的动作要轻而稳。)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下午我们通过开展本次“其乐融融迎端阳”语文实践活动,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风俗,吟诵了有关端午节的诗词,领略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还举行了包粽子和竖鸡蛋的比赛,动手动脑,体验到无限的乐趣。希望同学在端午节放假期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品粽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传统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