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大管家
文  章:1199
评  论:28549
访问量:3678976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透视学校教育,经营家庭教育(侯保成校长新乡讲座实况 xxt推荐博文
分类:校讯通大讲堂   2009-04-20 16:21
 

透视学校教育 经营家庭教育

——侯保成校长在新乡书香班级颁奖会上的讲座

 

今天与大家交流分享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

二、我们该怎样透视学校教育?

三、如何经营家庭教育?

 

第一部分: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

开讲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天, 天鹅、梭子鱼和虾,一同把一辆小车从大路上拖下来。

这三个家伙一齐负起沉重的担子。它们使出全身的力量拖车,身上青筋根根暴露,干得十分卖力。但是无论它们怎样的拉呀,拖呀,推呀,小车还是在老地方,一步也没有移动。其实以它们三个的力量拉这辆车是绰绰有余的,

为什么这样呢?天鹅拉着车拼命往天上飞,虾一步步向后倒拖,梭子鱼又朝着池塘推去。

它们究竟哪个对?哪个错?我们暂且不去管它,但必须审视一下: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情况?

我们再想一想:在培养孩子成才这个问题上,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家长、学生是不是就是天鹅、梭子鱼和虾?

所以,今天,我给自己的报告命题为《透视学校教育,经营家庭教育》

我的第一个观点是:没有家长的配合,学校教育是苍白的。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入了学,家长就解放了,我们只要给他做饭吃,给他交费用就万事大吉了。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

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一个学校搞不好,是校长的责任;一个班级搞不好,是班主任的责任;一个孩子教育不好,主要是父母的责任。

广州英才教育的创始人陈忠联教授说:“学生学习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学生素质以家庭为主,学校为辅。”

民国初年的广东省省长朱庆澜认为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人生成长的基础,是“至要紧的事”。

朱庆澜把一个人从出生到6岁入学前,入学读书和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这三个阶段,形象地比喻为“三道染缸”。 他说:“小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生活6年,好似第一道染缸。”“家里6年教得好,养得好,好似白丝染成红底子。到了进学堂,再得好先生,就将那红红的底子好好加上一层,自然变成了大红。到了世界(社会)上,哪怕遇着坏朋友,坏染缸,想把他变成黑色,他那大红的底子,一时总不得变的。如果再遇上好朋友、好染缸,不用说,自然变成真正的朱红,头等的好人了。万一在家里6年,教的法子,养的法子不好,比如白丝一下缸已经染成黑底子,进了学堂,就有好先生,想把他变成红色,那黑底子总是难退得去。就是勉强替他加上一层红色,仍旧是半红半黑的。如果学生再遇着不热心的先生,到了世界上,再遇着坏朋友,坏染缸,将黑底子一层一层加上黑色,自然变成了永不褪色的黑青,永不回头的坏蛋了。”

朱庆澜断言:“丝总是白的,只看第一道染法如何。个个人生下来都是好的,只看6岁以前家里的教法怎样。”“6年里肯费力,将来就受用不尽。”

那些底子不留意染黑的,没有知识储备,学习就慢,没有好习惯,经常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逆反心理,久而久之,破罐子破摔,心甘情愿做坏学生。

这么多年的小学教育经历,我发现一条规律:90%的“差生”背后都有不负责任的家长。老师让给孩子每晚读一个故事,家长却很少在孩子睡觉前回家;老师希望家长督促孩子做家庭作业,家长根本不管不问;孩子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一问原因,家长昨晚打麻将通宵,还没有起床呢;孩子不喜欢读书,看见书头疼,家长从来不逛书店不看书……

我的第二个人观点:家长的胡乱教育,付出越多,学校教育越困难。

一个幼儿园的家长找我讨意。她女儿三岁了,就是不愿意写字,读书还可以,一写字就哭。原来可不是这样的。现在不知道怎么了。

原来什么样子?

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天天盼着上幼儿园,让给他买笔,买本,买书包。没事就趴在小凳子上写写画画,背着书包说,我要上学了?

我问:“她啥时候开始写字的?谁教她?怎么教?”

一了解,我才明白,一个多月前家长开始让孩子认字、写字。每次写两张,她不好好握笔,家长就敲她的手,写不完不准看动画片……

孩子从喜欢写字,到不喜欢写字,从喜欢上学,到不喜欢上学,人家家长就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培养成功了。

家长的急功近利,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家长如果过多让孩子做习题,上辅导班,扼杀孩子玩的天性,这种拔苗助长的家庭教育十分不利于学校教育,因为,学生在家已经精疲力尽了。

二、透视我们的教育

中国教育一直给人这样一种假象:基础教育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后劲不足。毕竟多年来,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中国代表队一直是冠军。所以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优秀。

实际上如何呢?

1979年,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等教育。回国后,写了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部分,有四段文字:

▲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掉个头,好像都是易如反掌似的。

▲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晃来晃去。

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初等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样预言,再用20年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写了四段文字: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以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做“家庭作业”,据一位中老师解释,它的意思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么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的甩在后面。

但事实是,到2004年,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百多位知识性的亿万富翁。19002001年,诺贝尔科学和经济学奖获得者,全世界共534人,美国占有230 人,占43%2006年获奖的7人中,美国有6人,包括经济学奖、物力奖、化学奖、生理/医学奖,几乎成了美国人的专利

为什么会这样呢?

案例分享:中国、日本、美国美术课《画苹果》

国的老师教学生画苹果时,不拿苹果,只带一只粉笔,先对全体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

日本老师拿一个苹果,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苹果,教师讲解如何画苹果,然后学生自己边观察边画。

国的老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子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

从结果看,中老师最省劲,学生学得最快,学生的作品最老师的标准答案接近。日本次之,第一次画得不很像苹果,第二次基本可以。美国学生最“笨”: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的苹果像西瓜,第二次画出的像梨,第三次画出的才像苹果,而且是个不相同的苹果,有的甚至只有半拉,因为另半拉苹果在孩子的肚子里。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了很多。简单的一个画苹果教学,实际就是中国和美国截然不同的两种教育理念。

从表面看,美国人很笨!这么简单的一个画苹果教学,至于搞得那么麻烦吗?真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还是我们中国人聪明:继承前人的经验,几分钟就把问题搞定了,学生会画苹果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实现了!美国人真的笨到家了吗?

中国有句至理名言:“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因为鱼总有吃完的时候,而掌握了捕鱼的方法,则受用不尽。教会画苹果容易,像我们中国的老师,几分钟就完成了任务。但是,我们的学生学会画的是什么苹果?是黑板上的苹果,是老师的苹果。中国的学生只是学会了画这个苹果,他们学会观察了吗?如果让学生画别的苹果,画老师没有教过的事物时,怎么办?

比较而言,美老师的画苹果教学就要有趣的多:学生自己在观察,在尝试画自己看到的苹果。画苹果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创造的过程,无论画得好坏都是自己的成果。而且,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绘画水平提高了,今后画别的事物,自己能独立完成创作,那种自豪和成就感不是其乐无穷?

我个人认为:课程倡导的教育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际上就是“美式画苹果教学法”。

结果是美丽的,过程同样是美丽的!学习的历程是孩子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

一堂阅读课:美老师讲解《灰姑娘》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午夜十二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现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们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作昏倒状,全班大笑)。

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儿)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这,是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堂阅读课。通过这节课,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也受到启迪。

的确,教育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启迪!

讲了这么多,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各位家长,要关注教育,别用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衡量今天的学生和今天的教育,分数固然重要,孩子的发展更重要。过去的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应试考生,而不是高素质的学生。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有些本身就是不妥当的,不要强加给学生,想辅导孩子,您同样需要学习。

三、我们如何经营家庭教育

我个人认为家庭教育有三部曲:一扣住,早下手,好习惯早养成;二引导,要记住,孩子的事孩子要自己做;三放开,要赏识,无为而无不为。

1.一扣住,早下手,好习惯早养成

我一直欣赏几句话: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认为教育也应该围绕着这几句话来进行。

1)让学生喜欢上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时候,老师讲课,课文很短,我们却总背不会;听刘兰芳的《岳飞传》、单田芳的《三侠五义》、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几乎过耳不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

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是:我们的教育把孩子的学习兴趣给践踏了!

人人都说弹琴好,据说可以开发右脑。于是,哄的一下,纷纷效仿,把最好最贵的琴往家里搬,您问孩子了吗?孩子喜欢吗?

人人都说读书好,据说好学生能够都爱读书。于是,二十四史,中外名著……您喜欢的,您就抱回来,逼孩子读,您问孩子了吗?孩子喜欢读这些书吗?

其实,孩子的兴趣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需要培养的。

大多孩子都喜欢玩耍,喜欢自由,不喜欢被禁锢。您认为有用的兴趣,您要反思您孩子有没有兴趣,您是为孩子发展服务的,而不是制造神童的。大多时候,孩子喜欢,您也认为有用,我们更需要引导和培养。想办法让孩子越来越喜欢他的选择。这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我们可以欲纵故擒。您带孩子参观小学,然后故意把小学说得很神圣,不好好表现,就来不成小学,孩子是最棒的,肯定可以上小学,把上小学说成是光荣而神圣的事。您带孩子参观书画展、音乐会、特长班……给孩子编织一个希望的梦。有梦才有追求!

我们可以赏识激励。您可以拿着放大镜细心研究您孩子的优点,包括缺点中的优点,您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像教徒见到耶稣一样,由衷地赞美您的孩子,把兴奋传染给孩子;给孩子讲伟人的故事,哪些优点和他们一样。您赞美这些优点,给孩子提出跳起来就可以摘取的目标,鼓励孩子去追求。

我们可以把辅导变成游戏,把严厉变成幽默。思想需要的是启迪而不是教条。我们的说服教育可以变成讲故事、现场参观;我们的严厉训斥可以变成竞赛游戏。哈佛女孩刘一婷的妈妈通过散步、打牌游戏、睡前催眠曲来教育孩子;斯宾塞通过家务评比培养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通过观赏、邀请信辅导侄子作文,通过野游培养孩子学习自然科学;魏书生通过道德长跑引导孩子坚持写日记……

2)帮孩子建立目标

哈佛大学对大学生人生目标进行调查,结果如下:没有目标的占27%,几乎生活在最底层,经常在失败阴影里挣扎;目标模糊占60%,基本生活在中、下层,整日为生存奔波;短期目标清晰10%,大多数进入白领阶层生活处于中、上层水平;长期目标清晰3%,几十年拼搏,成了百万富翁,成为行业领袖或精英人物。

我们学校每学期学生和家长会一起制定每期学习计划、每天作息计划、考试后,要制定赶超计划。每个学生制作个人成长记录册时,要有以下内容:我的优点、我的缺点、我的特长、我的理想、我最崇拜的人、我的读书计划……欣赏学生的成长记录册,要看到孩子明确的目标,实现目标的历程。

在帮孩子建立目标时,大目标要逐渐清晰,通过启迪印在孩子心里;小目标要具体、合理。要通过引导、激将、协作等手段,启发孩子自己制定目标,要张贴目标,交流目标,点评目标。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贵在坚持。

苏格拉底向学生们介绍:“每天举臂100次,是一项非常好的健身方法,大家愿意坚持吗?”

“愿意!”大家齐声回答。

一周后,苏格拉底说:“请天天举臂100次的同学站起来!”

“哗”地一下,全班都站了起来。

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谁还能天天坚持举臂100次?请站起来!

站起的同学不足三分之一。

一年后,苏格拉底又问:“还有谁在坚持每天举臂100次?”

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一个人站了起来。那人就是——柏拉图。

2.要引导,莫代替,孩子的事孩子要自己做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什么时候,家长把孩子的责任心培养出来了,孩子自己会思考生活了,您就解放了。

孩子上了小学高年级或者到初中了,家长的身份应该由保姆转变为教练。很多时候,我们要给孩子犯错误、自己反思、自己改正的机会,抓大放小,及时引导,宽容而不纵容,严格而不苛求。

孩子订了目标,我们要督察,开始一起检查,慢慢地孩子自己检查,家长偶尔抽查,再往后,我们站在一边夸孩子,夸孩子的有恒心、坚强,夸孩子的懂事、自觉,分享孩子的成功和快乐,宽慰孩子失败的心,不急不躁,娓娓道来,亲切友善,言传身教。

我个人一直主张:对每个人而言,经历是笔宝贵的财富。孩子的事,自己能完成的,父母不要帮助;自己能做主的,父母不要做主;父母的意见是全对,孩子的是半对,不妨让孩子自己试一试,很多时候,失败也是很有必要的。

建议您: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放手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机会、自己管理自己的机会,自己经历事情的机会,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3.要放开,善赏识,无为而无不为

家庭教育应该是正三角形,小时候家教扣紧些,家长多付出些;长大后适当放手些,无为而无不为。

孩子只要不出现下列情况,家长一般不要过多干涉孩子:一是早恋,二是交上坏孩子,三是黄赌毒、痴迷网上游戏。

这时候,家长的身份应该是导师、好朋友、孩子心目中的灯塔。

要想办法消除孩子对大人的依赖心理。想办法让孩子充满自信,豪情万丈,带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激情闯荡生活。

我强调我的观点:一所学校好不好,是校长的责任;一个班级好不好,是班主任的责任;具体每个孩子,主要应该是家长的责任。研究家教、实施科学的家教、坚持正确的家教,实际上就是您在想办法保持家族的可持续发展,为您的老年买保险。所以,家长要不断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呢?一要有现代的教育理念,二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三要有健全的人格,四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相关链接:

 

家校携手,打造孩子快乐的阅读童年(张硕果老师新乡讲座实况)

 

校讯通第三届“书香班级”活动新乡颁奖会暨家庭教育大讲

 

 

 

0
浏览(1656)┆ 评论(11)┆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