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大管家
文  章:1199
评  论:28549
访问量:3678976
荣誉榜
推荐博文
家校携手,打造孩子快乐的阅读童年(张硕果老师新乡讲 xxt推荐博文
分类:校讯通大讲堂   2009-04-20 16:17
 

用阅读拯救孩子的童年

——张硕果老师在新乡书香班级颁奖会上的讲座

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清楚的知道,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我们的孩子是千分之一,甚至是几千分之一,对于学校教育来讲,千分之一的失败不算什么。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我们的孩子是几十分之一,对于班级教育来讲,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也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我们每个家庭来说,我们的孩子是百分之百,家庭教育的失败就意味着我们的孩子百分之百的失败了。所以家庭教育是不能失败的,我们也失败不起。

    《爱心树》的故事:

这是一个写给孩子的故事,也是写给家长的故事:

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给自己做王冠,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累了的时候,就在树阴里睡觉。

小男孩儿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它,大树很快乐。

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

“我已经大了,不爱爬树玩儿了,”孩子说,“我想买些好玩儿的东西。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点儿钱吗?”

“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它们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

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摘下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

大树很快乐。

很久很久,孩子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

后来有一天,孩子又来了。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

“我有很多事要做,没有时间爬树了。“孩子说,“我需要一幢房子保暖。”他接着说,“我要娶个妻子,还要生好多孩子,所以我需要一幢房子。你能给我一幢房子吗?”

“我没有房子,”大树说,“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你就会快活了。”于是那个男孩儿把大树的树枝都砍下来,把它们拿走,盖了一幢房子。

大树很快乐。

孩子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

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非常高兴,高兴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来吧,孩子,”它声音喑哑地说,“来和我玩玩吧!”

“我年纪已经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儿了。”孩子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离开这个地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航行到远处去,你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

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

又过了很久,那孩子又来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我没有苹果了。”

“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孩子说。

“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

“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

“我也没有树干,”大树说,“不能让你爬上去玩了——”

“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孩子说。

“真是抱歉,”大树叹了口气,“我希望还能给你点儿什么东西……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真是抱歉……”

“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

“那好吧。”大树说,它尽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于是孩子坐下了。大树很快乐。

绘本里的大树愿意为这个男孩倾其所有,而大树与男孩不正是我们家长与孩子的一个缩影吗?家长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但家庭教育除了需要爱还需要智慧。

台湾作家张晓风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努力去信任自己国家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作为赌注来信任它。但学校啊,当我把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一个怎样的教育。

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当孩子踏进校门的那一刻,一位母亲写下这样的话:当你走进学校,是否还和出门前一样快乐?只有真正做了家长的人才能体会出这些话中饱含的期待。

在我们的眼里,孩子的童年应该是怎样的呢?有梦想,有鲜花,有鸟鸣,有白云在飘,有流水在唱,这才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童年。但是今天的孩子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每天都有很多东西和我们抢夺孩子,这就是潜伏在孩子周围的童年的危机。

一、童年的危机

电视文化:使孩子大脑不再思考,使孩子的情感变得麻木。

网络游戏:让很多家庭走向破裂,让很多家长欲哭无泪。

应试教育:让很多教育工作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些东西就是孩子童年的杀手,他们把孩子们的闲暇、游戏、个性剥夺,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孩子的童年还剩什么?如果孩子在闲暇时间阅读,结果会怎样呢?

这是焦作焦东路小学4.4班蔡耀辉写的一首诗:《城里的孩子》

城里的孩子

城里的孩子是妈妈的希望,是爸爸的梦想。

吃一次汉堡,那是对我的奖励。

玩一次电子游戏,乐坏了我和弟弟。

城里的孩子天天都做学习机器。

星期六语文数学英语,星期天跳舞画画练琴。

城里的孩子是多么得不容易。

看到的这首诗,一方面我们为孩子流畅的语言欣喜,另一方面也为孩子的无奈感到忧伤。汉堡包、电子游戏,这就是今天充斥在孩子身边最大的快乐。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一次谈话中说道:我生活在旧社会,可是我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孙子生长在一个新社会,但却有一个痛苦的童年。                                                                                                              

    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就剥夺了孩子活下去的理由。人之所以可以活下去,最基本的有两点:第一,有人爱他;第二,他觉得活着很快乐。                                       ———钱理群

     当我们的孩子已经不快乐的时候,当我们的心情因此变得压抑的时侯,我们是否想过怎样去拯救孩子的童年。想让孩子重新回到童年的秘密花园,唯一的办法是给予孩子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这个方式就是阅读。

二、阅读——应对童年危机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1.为什么要阅读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朱永新

人的发育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身体的发育,一个是精神的成长。

在大多数的家庭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孩子有形生命的成长,而忽视孩子无形生命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身体的发育,还有精神的发育。

您知道三岁的孩子需要读什么书吗?您知道7岁的孩子怎样认识自我吗?您知道10岁的孩子和14岁的孩子怎样度过生命成长的关键期吗?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期得不到足够的精神营养品,那么错过的东西一辈子都错过了。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吃中餐和吃西餐差别并不大。但读书与不读书,爱读与不爱读,读多与读少,读什么,这种差别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错过的将被永远错过。

或许只有童年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人在幼年读的每一本书都将影响到他未来道路的选择。一本好书,就像是一粒种子,一旦时机成熟,她就会生根发芽结果。                                            

——[]格雷厄姆·格林纳

所以,我们要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更多的要借助那些伟大的作品。只有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才能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阅读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与大家分享一个身边的真实例子:

有一个名叫航航的孩子,她的眼睛往外突出得很厉害,孩子上一二年级时一直遭到同学的排斥,无法融入班级。后来,我们送给她一本书《特别的女生撒哈拉》,书中的主角撒哈拉有着和撒哈拉沙漠一样的名字。在老师、同学眼中,她是个需要“特别的帮助”的笨学生,她不写作业,不开口读书,不学习。但实际上,萨哈拉热爱阅读,疯狂地喜欢写作,甚至还写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偷偷地藏在图书馆里,期望有一天有人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萨哈拉本以为“真正的自己”只有最好的朋友瑞秋才知道,直到一个“行为怪异”的波迪小姐成了她的新老师,崭新的生活也在萨哈拉面前展开,她终于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书中的主题是阅读,是平等,是尊重。读完这本书之后,航航交上了她第一篇读书笔记,她写道:“我真喜欢波迪老师,因为她听得懂孩子的话,她了解孩子的心。我觉得她是一个好老师。”孩子的班主任在她的日记中批复到:“孩子,你就是我心中的撒哈拉,让我成为你的小姐吧!”

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航航的自信心逐渐建立起来,写了很多的好文章。这是一个原本在群体中始终不能找回自己的孩子,但因为一本书,孩子的一生被改变了。所以,大家要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2.阅读和分数的关系

阅读与分数并不矛盾,它是通过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达到提高他消化和理解知识的能力的目标。就像《阅读定义》中所写的那样:读的书越多,孩子的理解力就越好;孩子的理解力越好,就知道的越多;孩子知道的越多,就越聪明;孩子越聪明,就越自信;孩子越自信,成功的机会就会越多,他也就越可能成功。相反,孩子读得越少,他的理解力就越差;孩子的理解力越差,就知道得越少;孩子知道得越少,就越自卑;孩子越自卑,成功的机会就会越少。

一个孩子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当老师问问题时,他能用多方面的知识去消化、去解读这方面的知识。如果孩子的头脑是空的,他根本无法理解并消化这些新知识。

小学的时候,知识的背景和孩子学习的内容之间的比例至少要达到31。比如孩子学习的语文书,他的大脑中至少要储备三本语文书的知识。随着孩子年级的提高,他需要的知识储备也会更多。所以爱读书的孩子是有后劲的。爱读书的孩子成绩不一定好,但不爱读书的孩子成绩一定不好。爱读书的孩子不一定有灵性,但不爱读书的孩子一定没有灵性。

孩子一天少读一页书,看不出来变化,但每天少读一页书,慢慢距离就会拉开。分数赢得的是一时,读书赢得的是一世。有的孩子根本没有静下心读书的习惯,这比什么都可怕。因为一个孩子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他接受教育,只有当他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家长短时间不管孩子,孩子没有变化,但长期不管孩子,孩子就会有变化。所以,决定孩子将来的只能是家庭,孩子的爱读书只能以家长的爱读书来激发。

三、目前儿童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天,孩子的阅读中存在哪些问题呢?

1. 儿童阅读书目的选择

问题之一:我拿什么献给你,我的孩子?

家长和孩子去买书,会选择教辅类和儿童版四大名著。但这些书真的能作为孩子的营养品吗?

问题之二:真正有营养的东西,孩子能消化吗?

1-6年级的学生读四大名著和《爱的教育》,这些孩子能吸收吗?阅读必须和孩子当下的生命体验相结合。

问题之三: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

我们要做的就是为每一个儿童寻找到此时此刻最适合他读的那本书。

2.儿童阅读的阶梯性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发展成阶梯性。小学低段的孩子处在形象思维的阶段,热衷于借助声音,线条、色彩来了解世界,所以我们为孩子选择绘本。到了小学中段,孩子由形象思维向概念思维过渡,这时文字书开始介入,开始进行整本书共读;到了高段的时候,我们会为孩子引入大量的科普读物,内容涉及历史,自然,生物,人文,哲学等,拓宽孩子的视野,因为这个时间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开始形成,他需要寻找生命的迹象。

3.为孩子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宜他阅读的书籍

 一本图画书,它真正的魅力在于文字不能表达的地方。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一本好书,就是一粒种子。

有时孩子不爱读书,可能是因为摆在他面前的书不是适合他的书。一本图画书,它有多少字,说明多少道理固然很重要,但它更大的价值在语言之外用文字不能表达的东西。0对于儿童,任何的说教和训诫都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真正的教育是两个字:唤醒。绘本就是在用一种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把各种道理包裹其中。一本好书,就是一粒种子,种在了孩子心里。

《犟龟》这本书告诉孩子只要上路,就会遇上隆重的庆典,让孩子学会坚持。

《大脚丫跳芭蕾》这本书告诉孩子热爱一件事只要能坚持就会成功。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这是一本关于友谊的书。有些孩子喜欢和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可以把这本书带给他。

《苏菲生气了》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生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气了却不加以控制。生气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可以试一下这样的办法:接触大自然,把心中的怒火消散在音乐当中,找最好的朋友聊聊天,画一幅画,写一篇日记,还可以深呼吸……

这些故事可能孩子现在还不太懂,但将来某一天,他看到了某一个人,就会想起这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只有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带给他,它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孩子幸福,所以要反思我们做的事是对孩子今天有用,明天有用,还是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用。

这些书把和平,尊重,谦让,乐观,感恩,关注一点一点带给了我们的孩子,就像一张网呵护着孩子的成长。

四、家长如何用阅读引领孩子成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1.选好第一本书

根据孩子的兴趣,为孩子选书。一些家长说孩子不喜欢读书,其实是孩子喜欢的书没有摆在他的面前。

下面的书会让看过的孩子喜欢上读书,并坚持读书。

适合小学低段的有:《爱心树》《獾的礼物》《一片叶子落下来》《犟龟》《苏菲生气了》《蚯蚓的日记》《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晴天有时下猪》《阁楼上的光》《人行道的尽头》《向上跌了一跤》《爱心树》《昆虫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手斧男孩》《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丛书》《人鸦》系列

适合中高学段的有:《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夏洛的网》《山居岁月》《我小姐姐克拉拉》《窗边的小豆豆》《世界上最脏最脏的科学书》《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时代广场的蟋蟀》《草房子》

2.亲子共读,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给孩子买书,陪孩子读书,和孩子聊书,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也是绘本阅读中倡导的一个理念,共同读书可以为家长和孩子找到共同的语言。有的家长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进网吧或者是和一些大家所谓的坏孩子在一起,其实家长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和孩子有没有共同语言。孩子和别人在一起,因为他们有共同语言。从孩童时代就和孩子建立畅通的语言交流很重要,而阅读就为这种交流提供了共同语言的密码。

书就是孩子,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语言密码。先做读书人,再谈教育,这是为人父母应该追求的境界。如果想为孩子好,那就和孩子一起读书。请您记住,您捧起书本这个动作比您读什么更重要,因为孩子会受您的影响。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对问题父母。不要说孩子和别人不一样,那是因为孩子的爸爸妈妈不一样。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家长综合素质之间的竞争。要想孩子优秀,先做卓越的父母。孩子的成长需要引领,要么是家长,要么是老师。当我们没有能力改变集体教育的时候,先来改变家庭教育。亲子共读,用阅读唤醒孩子。

孩子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把什么样的东西带到孩子面前就是家长的责任,也是老师的责任。

    最后这首诗送给所有到场的孩子:

如果他是个单纯的孩子,就让他单纯一辈子。

如果她是个美丽的孩子,就让她美丽一辈子。

如果她是个善良的孩子,就让她善良一辈子。

不要说他太多的不是,不要让大人的无知惊动他美丽的心思。

如果他只是个孩子,就让他活得像孩子。

不要让他聪明的失去了最初的样子,

让所有的孩子活得像个孩子。

相关链接:

透视学校教育,经营家庭教育(侯保成校长新乡讲座实况)

 

校讯通第三届“书香班级”活动新乡颁奖会暨家庭教育大讲

 

1
浏览(1638)┆ 评论(18)┆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