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棒棒糖
文  章:287
评  论:6580
访问量:415663
荣誉榜
推荐博文
孩子要上小学了,您准备好了吗? 我也要得状元文! xxt推荐博文
分类:经验总结   2009-04-18 15:50
 

 孩子要上小学了,您准备好了吗?

                               ——写给孩子将要上小学的家长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作为幼儿的老师和家长,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提前做好工作,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大班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例如:要求孩子背上书包,书包里放上简单的学习用品,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和激发幼儿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兴趣。家长应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过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松、愉快地完成。 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儿子所在的大班在六月份组织孩子去学校参观;班上老师也对教学做了适当的调整,每节课达到40分钟;老师要求孩子每天背书包上幼儿园;我则常跟儿子讲上学要注意什么,如:下课了要先去厕所然后再玩;打铃了要赶快去教室上课......儿子上了一年级后没有不适应的现象,反而说学校比幼儿园好得多呢!呵呵!)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这就应从小事做起。例如:教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与小朋友抢玩具,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儿子的交往能力我作为了重点培养,因为我认为儿子的性格稍微有点内向,怕跟同学产生交往障碍。事实证明入学后的儿子跟小朋友相处一直很融洽,是作为家长的我多虑了。)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为让幼儿适应小学的教学活动,大班的教学活动可逐渐延长时间,由原来的20分钟增加到40分钟。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教师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捏泥等。特别是画画,既可以培养孩子“坐得住”,又为今后写字打下基础。通过绘画,使孩子能熟练用笔,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后,再增加一些学习内容,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汉字,每天做几道10以内的算术题和简单的应用题。汉语拼音基础较好的父母,还可以适当教孩子学习汉语拼音。但要防止小学化,应从兴趣出发,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儿子在大班时已认识了一些常用汉字,能阅读简单的儿童读物。在老师的要求及家长的监督下,能每天坚持读书,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入学前儿子还对书写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会说:“妈妈,我会写‘出’了,不信我写给你看。”哈,真会写了,就是笔顺写错了,赶紧纠正,很快学会了。让我又一次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内涵。)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再由父母代办,而要孩子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适应小学的需要。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

    作为老师,在班上除了给幼儿指导鼓励外,还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 ,帮老师整理教室等等。

    作为家长,则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玩具、学具,整理书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放在哪里合适?”“还需要带什么东西?”“老师还有什么要求?”一次次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可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如:拖地、擦桌子、择菜等。锻炼孩子的细心和动手能力。这样幼儿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在入学以前就会做很多事,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为了避免刚开学时,孩子由于过分关注文具而导致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家长要常带孩子去文具店看看,让他提前熟悉文具的功能和用法。

 

    常和儿子一起去文具店,现在的文具真可谓琳琅满目,不要说孩子被吸引,我看了也很喜欢。可我认为颜色过分鲜艳、功能过于复杂的文具容易干扰孩子的注意力。有那种只要一按就会弹跳出不同文具的多功能文具盒;还有带轮子的小汽车形状的文具盒......记得前年我带大班时,有个孩子用小汽车形状的文具盒,把它当成了玩具,上课时不停地玩,结果影响了听课效果,得不偿失。所以我告诉儿子:文具不是玩具,要买那些实用、安全、相对朴素、功能简单的文具。   

    选购文具的学问大着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文具选用以功能单一、颜色柔和朴素、实用为准则;书包买中等型号的,带三四个夹层就够了。另外,书包背带一定要柔软并垫有海绵,这样的书包孩子背起来比较舒服。

 

   

    一年级的主要文具是铅笔盒、六七支铅笔、自动卷笔刀、直尺、橡皮、水彩笔。练习本学校一般都配发,所以无需购买。新书发下之后,可以根据书本大小选购一些包书纸。

 

    

    收集一套哥哥姐姐淘汰的旧文具。因为小孩子特别崇拜大孩子,所以他们用过的文具用品对孩子来说更具有魔力。

    儿子就非常崇拜他的表姐,把表姐淘汰的一个旧文具盒当宝贝似的装在书包里,每天带到学校里用。而把爸爸买的新文具盒珍藏在柜子里,偶尔拿出来只是欣赏一下,而不去用它。

 

    儿子上学前我就把每种文具都“请”回了家,让儿子过足了文具瘾。这样当他上学后,就没有因为文具而分散过注意力。呵呵~~~这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此外,还要使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


  大多数幼儿园的孩子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以为上学“很好玩”,背上书包“很神奇”,缺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少数幼儿不愿意上学,留恋幼儿园。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家长和老师的不正确教育引起的。作为老师和家长应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总之,家长要和老师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相关链接——·背上书包上学堂

歌曲试听:上学歌 童谣
align="bai bor="0" wi=0" g"68" showpcools="0" showals="1" shoac="1" shosplay="0"
showtusbar="1" ai"0" showgar="0" showcaoning="0" "1"
i"0" animonta"0"anspa"0" allowscan="1" invorls="0"><>

 

   

2
浏览(5131)┆ 评论(53)┆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