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着大山喊:我爱你!得到的回音是:我爱你!我们对着大山喊:我恨你!得到的回音必定是是,我恨你!教育孩子只要付出爱心、信心、苦心、恒心,就会有丰厚的回报。 ——摘自《自信,生命的基石》 昨天晚上9时分,接到家长宁宁妈妈的一个电话,我们的话题是关于宁宁,宁宁妈妈反应的问题也是我所担心的,那就是宁宁越来越不自信,做事没有主意,作为妈妈她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宁宁妈妈给我罗列了很多关于宁宁不自信的例子。我能感觉到妈妈在谈到自己孩子时语气低沉几近哽咽,和她那短短分钟的谈话,句句让我记忆在心,引发了我关于教育孩子的很多思考。的确,身为教师的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孩子之艰难。 其实,宁宁是一个可爱懂事的孩子,大大的眼睛很明亮。但是,孩子的性格却是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平时也较少跟其他孩子交往玩耍。起初关于孩子性格的交流,我们都认为是小学生活刚开始的缘故吧?孩子毕竟需要一段适应的过程。可是后来才发现,不是这样子的。孩子的表现总是缺乏自信心,没有主见,做什么事情总是犹犹豫豫的,拿不定主意。 我想到之前知道的一个词:从众心理。表现为人云亦云,随大流,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个性和自信。但是,宁宁的问题不仅仅是缺乏主见,更严重的是孩子每天生活的并不快乐。那么,怎样转变孩子的心态,帮助他成为一个乐观、有主见的孩子呢? 宁宁的妈妈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妈妈,平时和我沟通的较多,因此我也从中了解了宁宁的很多情况,究其原因如下: 1、 对孩子过分关注,不愿意“放手”。 宁宁妈妈是一个谨慎细心的人,总是替孩子考虑很多的问题,连孩子自己的小事情也要亲自替孩子拿主意做安排,很少给孩子放手实践的机会,我们都知道,处在父母过分关注下的孩子,总会以妈妈高兴与否来判断自己是否做错事了,因为妈妈在孩子心中是最亲的。孩子也会因此造成“依赖”心理,造成孩子这种“依赖”心理的原因,要么是童年时父母过分宠爱,要么就是严厉控制,什么事都由父母亲做主包办,造成事事依赖服从。有的是由于遇到挫折,对自己自信不足,怕被人取笑,以致不敢轻易亮出自己的观点。要知道7岁的孩子也是有很强的自尊心的。当孩子面对选择,在拿不定主意时去请教别人,是慎重的表现,但如果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不是担心这儿就是担心那儿,日子久了,这种心理缺陷会演变成人格缺陷,总是缺乏安全感。 想一想,为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因为怕孩子出错、担心孩子的安危,而独断专行、过多地干涉孩子呢?要知道,这等于剥夺了孩子主动思考和行动的机会。 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飞速成长的时期。你不妨主动放手,让她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她自己的时间安排等。放手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不闻不问,你可以在宏观上把握一下,告诉她可能发生的后果以及她将承担的责任,等等。比如在压岁钱的问题上,你可以告诉她:70%的钱是学业金,不能动,剩下的她可以自己支配。你们双方都要严格遵守承诺,尤其是你要做个说话算数的妈妈,剩下的就让女儿自己去做吧。对女儿适度放权,她才会独立健康地成长。 2、 对孩子批评过多,吝惜鼓励性语言。 宁宁在某一方面其实很出色。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妈妈在心目中对宁宁的要求过高,总想着孩子能按照自己的预定目标发展,孩子一旦出现做事不符合自己的思维习惯或者远离自己的目标时,家长没有耐心进行正确的引导,单对孩子过分指责,一次两次倒无所谓,但每日如此,孩子都要面对你的数落和指责,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为她知道不管怎么做,她总是得不到您的肯定和赏识。 正确的让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固然没错,但如若过分的指责孩子,什么都不能做,做了什么都不对,渐渐的,孩子做事就会没有主意,因为她真的担心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在家里担心得不到父母和亲人的肯定,在学校里又会担心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缺乏个性、没有自信的性格就这样形成了。这不得不说是批评的“功劳”。 3、 家长的不正确的心态是给孩子无形的压力。 举个小例子:孩子的一次小考试,做妈妈的就会担心的睡不着觉,或者总是将考试挂在嘴边,这样就会于无形就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孩子本来可能是不紧张的,但是妈妈过分的紧张状态和信息会直接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会想妈妈这么关心考试成绩,这次我一定要考好,但转念一想,考不好了可怎么办呢?于是,考场上,孩子可能满脑子都是妈妈那紧张的表情和“特别关心”的提醒。孩子内心就会不知所措,原来会做的考试题也开始犯迷糊了,因为,她已经因您的状态被你“调教”的没有自信了。 一个做事一贯很紧张、谨慎的人,必然会把这种情绪带给孩子,所以,你不妨摆正位置、调整心态,给孩子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或者一个赞许的眼神,这样,孩子的心情才会晴朗起来,因为这种愉悦,孩子做事就会信心满满,才有收获成功的喜悦的可能。 那么,针对孩子个性和自信心的缺失,该如何扭转呢?。 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总觉得不如别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和可能达到的成就估计很浅,不稳定,完全从属于别人的评价。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切忌以怀疑或否定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如“你看×××做得多好”,“你看×××穿的衣服多好看”等。这很容易使孩子怀疑自己的力量,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孩子要向别人看齐,加重了孩子的自卑心理,总觉得在父母眼里自己不如别人。 、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要打骂孩子,羞辱孩子。 暴力可能会把他"镇"住,但因此遗留的后患可能会使孩子变得更糟,更为重要的是后面一旦有反复,你的任何教育都可能会失效,你会因此而没招。尝识教育创立者周弦老师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学校的某老师在某一天留下了班里成绩最差的十个孩子同时喊来了孩子的父母。这位老师当着家长的面把十个孩子变本加厉的数落了一番,眼看着家长们的脸由白变红,由红变紫,最后冲向自己的孩子一顿暴打。其中的一位母亲却蹲在儿子的面前,双手扶着儿子的肩,无限深情地对儿子说: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妈妈都会拥抱你,亲吻你,为你而自豪。十年后,十个孩子中只有这位没有被打的孩子考上了一流的大学。无数的案例证明“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已不适应这个时代了。打出来的只能是仇恨和冷漠。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莫化的过程。 越是在孩子特别尊重或讨厌的人以及生人面前,越不能说。因为这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妨害他的交际。最好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也不要轻易说。"人活脸面树活皮",在个性心理正在形成的7岁的孩子身上尤其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说了也于事无补,那么说了又有什么用? 4、还要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有极高的智慧。书店里教育孩子的理论专著倒是很多,但是读上几本就能教育好孩子吗?答案是否定的。有许多目不识丁的农民能教育出很成功的孩子,也有很多才高八斗、富甲一方的人却在教育孩子方面做的很失败。 自信是孩子生命之根、成长的基石,前进的风帆,构筑高楼大厦的基础,决定着一生的成败。因此,我说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天大的事,是教育的第一要务。自信心的养成,关键在于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它不要受到伤害,受到摧残,让生命之火熄灭。 我想对宁宁说,孩子,你在所有人的心里都很棒,真的希望你能快乐每一天! 最后,我希望像宁宁一样的孩子都能自信起来,健康、快乐的成长,作为教师,我要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露出花儿一样的笑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