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阳月宝贝
文  章:341
评  论:3033
访问量:215325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挥挥手,向“必须”说再见! xxt推荐博文
分类:父母随笔   2009-02-19 14:23
 

 

  

挥挥手,向“必须”说再见

  

晚饭后,我在厨房忙碌地刷锅洗碗,舒阳和爸爸已经离开餐桌各自忙碌起来,小舒月依然慢条斯理地吃着饭。

     ------“舒月,你必须马上吃完!动作快点!”

     ------“知道了,妈妈。”

     ------“吃完必须马上去继续把作业写完!听见了吗!”

     ------“噢!”

     ------“以后,游泳必须记着把泳镜戴好,别挂在头上,很酷吗?但是那样对眼睛不好!”

     ------“妈妈,你都连着说了三个‘必须,three!知道吗?

     ------“啊!……

    不知什么时候,小舒月已经端着自己的空碗站在我的身后,调皮地伸出三个手指头,冲我吐了吐舌头。

      “妈妈,你以后能不能别用‘必须这两个字。”

      “是吗?”突然,我才意识到了自己过于强硬的口气伤害到了孩子。由于近日,突然发现阳月姐妹都有些近视,我和阳月爸爸心里那个急呀,在不经意间又把这些情绪掷向了孩子。以前我答应过孩子,不论多么着急,一定要有话好好说,一起想办法处理,可是现在……

     哦,对不起喽!舒月,你建议妈妈应该怎么说呢?你给妈妈指点指点?好吗?”放下手中的碗碟,我蹲下身子,和颜悦色地认真向舒月讨教起来。

“这个嘛!……”顽皮的舒月故意拖着长腔,冲我挤了挤眼睛,“你可以这样提醒孩子:------舒月,我建议你吃饭快点,好吗?------舒月,我建议你踩踩油门,加加速,早点把作业写完好吗?------舒月,妈妈建议你每次下水游泳时,都把泳镜戴好,这样脏东西就不会进到眼睛里了。”

 “舒月给妈妈的建议可真不错!以后妈妈多加注意。咱们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好吗?”我诚恳地像个小学生一样。

  “挺不好意思的!妈妈,我以后动作再快点!再自觉一点,自己的事自己给自己提醒,不老等着妈妈建议,好吗?”

“那样当然最好了,咱们一言为定!”

我们母女俩会心地笑了,我伸出湿漉漉的手和舒月小小的手击掌为定。舒月开心地哼着小曲,跑开了。

 

 

望着孩子蹦蹦跳跳、欢快离去的身影,我陷入沉思之中……

记得以前读过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可有谁会认为问题是出在做父母的自己身上呢?

我们家长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一句不当的言语、一个伤人的眼神,一个漫不经心的小动作,日积月累,可能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不是家长爱心不够,只是我们不知道有些做法不对,会无形中给孩子心灵带来巨大的伤害。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是啊,哪个家长的教育意图不好呢?当良好的意图和后面令人失望的结果形成巨大反差时,许多家长都抱怨孩子本人,说孩子自己不争气,天生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这是显而易见的强词夺理——如果问题来源于孩子自身,是他天性带来的,那孩子自己有什么办法呢,正如一个人眼睛太小不能怪自己一样;如果问题只能通过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改变来解决,所谓教育的功能又在哪里呢?

家长作为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是小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件小事上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处理和孩子间的关系,几乎每一种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区分出了家长手中握着的是锄头还是刻刀——它使孩子的世界和未来全然不同。
   培养一个好孩子,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毋庸置疑,我们每位做家长的都是琢玉高手,却不知有时自己运用的却是锄头——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就这样在无意间产生,使结果和愿望背道而驰,这是最令人遗憾和痛心的地方。

 

想到这些,我心里暗下决心,告诫自己:挥挥手,和“必须”说再见!

此时此刻,应该为时不晚!

2
浏览(866)┆ 评论(27)┆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