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我其实很讨厌以“光阴似箭”“时光如梭”这类词语开头,但回首我匆匆的三年初中时光,却是再找不到其他更贴切的词了。 你记得吗?我记得的。 初中入校第一天,教学楼大厅内挤满了人,早就被母亲告知班级的我皱了皱眉头,穿过人群,缓缓走进那个陪伴我三年的班级。纠结于选座的我,最终选择了第一列靠窗的位置,同桌是一个腼腆勤奋的女生,我向她打了招呼,便仔细地打量着班里的每一个人,忽的瞥见了几个小学同学,揪紧的心放松了许多。初中生涯就从这里开始了。 你记得吗?我记得的。 第一次月考后临近国庆,老田召集我们几个班干为国庆时举行的朗诵比赛做准备,经过几个人的讨论,最终选定了《我的祖国》。几个放学后的辛苦训练,终于把朗诵词串了下来。那年国庆,五班同学的朗诵声久久盘桓在天际,虽然结果并未达到预期,但我们的心却因此拉近了许多。 你记得吗?我记得的。 初二升初三的那次期末考试,老田因为要生小宝宝而卸下了五班班头的职务。考完期末考试的那天,同学们一一向老田告别,我走上去和老田拥抱,她笑着对我说:“姚诒文,初三要好好加油呀!”我点点头,心里却满是酸楚。 你记得吗?我记得的。 冬日里冷到拿不住笔的右手、铺天盖地的花白卷子、一次次月考铁打不变的前十、不停变换的同桌、卷纸上黑和红交杂的笔记、被翻烂的教科书、一支又一支用完的黑笔芯、挂在教学楼和教室前的励志横幅、英语老师总是氤氲着水雾的白瓷茶杯、饮水机上方常有的大三角板和圆规、吐冷气很慢的立式空调、手中不停扇动的书本、远处梧桐树上时鸣时歇的蝉声,共同汇成了我那段拼搏的初三岁月。 毕业那天,几乎所有人都拿来了手机,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我一个。正忙着和陈姿宇、王虹润、徐帆合影时,长军拿着一沓毕业照,伴随着那一串熟悉的钥匙碰撞声走进教室,在讲台上站定,笑着对我们说:“这可是初三最后一期点名啦。”同学们满口应着。一个一个名字点下来,一张张毕业照分发着,离别的气氛愈发浓郁了。几个同学拿着蓝牙音响跟远在湖南的李绍帅通话,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可是快乐也有结束的那一天。 你记得吗?我记得的。 中考那两天下了小雨,出门前认真检查了几遍笔袋,确保替用笔芯、直尺和2B铅笔都有了才和妈妈一起出发。数学老师在校园门口的一棵大树下分发准考证,我接过来,老师对我说:“姚诒文,加油呀!”我笑了笑,心情平静地踏入校门。 河南试题改革元年,语文作文题目竟然罕见地出了《我的危机故事》,数学23道大题竟然由原来雷达不变的二次函数改为了手拉手模型,历史小短文一改原来分析事件的联系或对比,出了一道分析历史发展趋势的短文题。这可一下就吓蒙了端坐在考场上的我,好在我很快整理了心情,最终考出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成绩。 十五岁的我站立在人生道路上那个叫做中考的岔路口,向三年前那个刚刚踏入初中校门的我挥了挥手,转身奔赴下一个山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