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大家都在熟悉不过了吧?他原名叫周树人,是一位文学思想家。他一生以笔为武器与敌人作斗争,毛主席曾评价他是伟大的无阶级文学家,思想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还曾被誉为民族魂,深受人民的爱戴他,为中国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出生在很有钱的家庭里,但却并没有一点少爷的架子,他还很爱写作,曾经在洋学堂读书,又去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健康状况。但是,无论他取得怎样的成绩还是受到日本人的歧,在他们眼里,🇨🇳永远是低能儿。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翻译外国小说只卖了几十册,又加上没有足够的资金不得不回国谋职。1918年5月用鲁迅为笔名发布了《狂人日记》。 但我觉得鲁迅先生不该诞生在那样的年代。在黑暗的岁月里到处都弥漫着血,那是战友的血、无辜者的血、奋起者的血……似乎天地间已交织出了一片淡红的微腥的氤氲,掩去了前途的微微光芒。如果他诞生在其他年代,他或许就是天马行空、落拓不羁的李白;或许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或许就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可以成为另一种人,不必在锁紧的眉头中透着无法治愈、无法掩饰的忧愁与悲苦。 然而,他还是诞生了,周树人成了独一无二的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将一腔热血荐给了轩辕,献给了这一方值得眷恋的华夏大地。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在儒、释、道三家中徘徊,先生却早已摆脱了这层束缚,只是他对这个拥有劣根性的民族爱得太深,读着太透,连自己也卷入了这个时代的漩涡,不能自拔,也不愿自拔。时代需要鲁迅,于是他举起手中的笔,将矛头对准了反动政府,快意恩仇,唤醒了国人的理智与勇气。 鲁迅先生还是永远的离去了。棺柩埋入黄土时,沉沉的夜色中有着一弯微红的新月。他是看不见了。但他已然给了仁人志士武器与力量,只出了前进的道路。 一个民族即将起来……先生应该是暝目的。野火是烧不尽的。当和煦的春风抚过焦原时,青春的嫩草将破土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