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朝花夕拾:呐喊》这本书,当我看到闰土那一章节时,爸爸说等我到了初中以后,还要学习一篇关于闰土的文章。下面我给大家讲讲闰土吧。 章家世世代代以农为生。章闰土的父亲章福庆有很好的竹编手艺,过年过节或农忙时,经常给人做“忙月”(即在忙碌的月份给人打工帮忙的意思),以此来补贴家用,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章闰土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贫苦的家庭。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看瓜地,网鱼,晒稻谷,并向父亲学会了竹编手艺,变得心灵手巧。父亲在鲁迅家做忙月时,常常把他带了去。闰土和鲁迅年龄差不多,二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常在一块儿玩耍,并以“兄弟”相称,鲁迅总是叫他“闰土哥”。闰土成了鲁迅最要好的少年朋友,还给鲁迅讲了很多关于农村的新鲜故事。比如在雪地里捉鸟,下河去捞鱼,晚上在瓜地里看猹,不让猹乱啃西瓜。这使少年的鲁迅对他产生了很深的敬意。二人情同手足,关系十分亲密,以至于新年过后做完忙月,父亲要带着闰土回乡下时,鲁迅每次都急得大哭,闰土也躲在厨房里不肯出门。 这种友谊一直持续到青年时代。鲁迅去南京读书后,寒假回故乡绍兴时,还邀了闰土一块儿去南门黾山游玩。他们登上应天塔,绍兴古城尽收眼底,冷风吹来,顿觉神清气爽。他们还去参观轩亭口、大善寺,两人边走边谈,极其亲热。 章闰土父亲死后,他就挑起了一家的生活重担。这时的章闰土,脸上刻满了艰苦生活的印记。中等个子,黑黑的脸,剃了光头,穿着草鞋或干脆赤脚,戴着一顶毡帽或笠帽,身上是土布做成的蓝黑色的大襟衣裳。平时不爱多说话,整日挑土、摇船、做农活儿,手脚从不停歇,是一个勤快老实的庄稼汉。 章家只有六亩薄沙地,收获的粮食缴完租税后所剩不多。尽管闰土起早摸黑地干,还是养不活一家人。1934年大旱,地里颗粒无收,逼债的、收债的又找上门来,没办法,他只好把地卖了,成了一贫如洗的人,只能靠租种土地和出外打工为生。由于贫困和积劳成疾,五十多岁后,章闰土背上生了一个恶疮,家里又没钱医治,致使伤口化脓,一直不能愈合,而且越来越严重,终于在五十七岁时亡故。 在这本书中,闰土本和鲁迅是“兄弟”支撑,可到了长大以后呢,两人之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封建社会非常常见的主仆关系,促使了两人之间的友谊越拉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