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长,也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了“表扬”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却很少有家长能够做到正确的“表扬”孩子。不是“表扬”的不在点上,就是表扬的力度掌握不好,亦或是表扬的方法不正确。 对于孩子来说,“玩”是他们的天性,贪玩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动画片、游戏机、漫画书样样都能使他们着迷,要想让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是很难的,家长们往往因此十分头疼,“责备”也就成为了家长常用的伎俩,用于对付顽皮、不听话的孩子们。“责备”可以用,但要用得有技巧,才不会导致孩子的反感和逆反。 不会使用“责备”和“表扬”技术的家长的不恰当,往往使家长很难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对“责备”和“表扬”的“免疫”。 家长总是很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而对孩子的优点却视而不见。例如,孩子一放学就自觉地做完作业,家长却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没有给予表扬,但当孩子一回家就看电视时,父母常常要大声训斥。在孩子的生活中只有批评,缺少表扬,会使孩子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心,有时甚至自暴自弃。当孩子有好的行为时家长无反应,从事消极活动时却能引起家长的注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经常地创造出消极的“事故”,让家长来注意。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表扬多了会使孩子翘尾巴,过多的表扬确会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重要的是要做到表扬恰当。那么,样才算表扬恰当呢? 表扬得尽可能具体,如:“毛毛,你今天能按时上床睡觉,妈妈很高兴。”这样的话使孩子能了解自己具体优点,实实在在的表扬可以增进孩子的自信心。不要笼统地说:“你真棒,你真乖!”这样的表扬,孩子不会和具体行为联系在一起。 如果孩子在某一件事上有些小小的进步,家长就应该及时地表扬。如果对于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孩子就会时时得到进步的动力。当然也不能拿表扬当饭吃,当一个好的行为固定下来后就不用再表扬了,而应该注意其他方面。 父母常常简单地给孩子买东西以示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以为然了。表扬的方式要根据孩子的特点,符合孩子的需要。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反应来判断表扬的方式是否合适,如果孩子表面上对你的表扬不当回事,实际上还是按着你表扬的行为继续做了,那就表明你的表扬方式是恰当的。 对进步的表扬要视孩子的年龄而定,年龄小的孩子要在短时间内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年龄大些的孩子时间拖后一些也可以起到作用。总的来说,及时表扬是对一个好的行为的反馈,可以及时巩固这个行为。 父母不要把爱当作与孩子行为的交换条件,不要说:“不这样做妈妈就更喜欢你了!否则就不要你了!”这样会使孩子为了讨好父母,让父母“喜欢”而去做某件事。应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之所以喜欢他的这个行为,是因为这个行为是对的,父母要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其他人的评价上。父母要经常无条件地给孩子以关心和爱,使孩子长大后变得不那么敏感、多疑,而是充满自信心。 孩子幼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极易受到伤害的, 如果父母当着很多人的面去责备孩子,尤其是当着孩子同学和老师的面去责备孩子,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是需要“面子”的。会保护孩子的父母,能够做到有话回家说,在最小的范围内解决孩子的错误问题。 当孩子已经承认错了的时候,就不要再责备孩子了。父母责备孩子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孩子能够清楚的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当孩子已经认识到错误的时候,目的已经达成,如果父母还是要责备孩子,恐怕就不是针对孩子的错误,而是纯粹施放自己的情绪了。 很多父母会抱怨孩子睡觉不好,不是惊醒、就是辗转难眠,很多时候是因为在孩子睡前受到了不良刺激,造成了孩子睡眠状况不佳。 在饭桌上责备孩子是最不明智的选择,这样做会大大影响孩子的食欲,以及消化功能,也很有可能造成孩子对吃饭这件事的反感和恐惧。所以,为了孩子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健康成长,一定不要在吃饭的时间责备孩子。 孩子生病的时候,会由于身体的不适造成情绪低落或烦躁,难免会有些不听话或者耍赖,这个时候妈妈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要远远胜过对孩子的责备和数落。孩子在身心状态都欠佳的时候最需要的还是母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