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雨中的兰草
文  章:124
评  论:886
访问量:59712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成为好人的路 
分类:我的读书感想   2015-08-26 11:41
 

成为好人的路 

                         —— 我读《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已经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中译本于200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整部书文笔清新、自然、细腻、流畅、沉混有力,就像一条清澈的河流,奔腾着人性的激情,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把亲情与友情,背叛与救赎,真相与谎言,责任与愧疚,人性的弱点与光芒刻画得淋漓尽致。它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心灵成长史。

《追风筝的人》以风筝为线索,讲述了男主人公阿米尔与朴实勇敢的哈桑之间的故事,将友谊、赎罪、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阿米尔是少爷,而小他一岁的、天生便是兔唇的哈桑是仆人,他们都失去了妈妈,这两个男孩吃一个奶妈的奶长大,拥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谊。然而,当哈桑为捍卫阿米尔的荣誉而被人凌辱时,阿米尔却选择了逃避。不仅如此,阿米尔还设计将哈桑驱逐出自己家门。成年后的阿米尔一直都被童年的回忆所唤醒,他的懦弱,他的自私一直折磨着他。后来,已移居美国并成为知名小说家的阿米尔接到父亲的好友拉辛汗的电话,他是阿米尔的忘年交,是唯一了解阿米尔的人。他告诉阿米尔:“回来吧,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阿米尔最终战胜懦弱,冒着生命危险回到被塔利班占领的喀布尔去解救哈桑的儿子,将他带回美国,收为养子。这是他成长的生命历程中,第一次主动采取行动来挽救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他需要一场这样的仪式来完成灵魂的救赎,宣告自己心灵的成长,哪怕代价是死去。

《追风筝的人》中的风筝是一个隐喻,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风筝象征着心灵上的救赎。追风筝的人看似哈桑,实质上最终追得风筝的人却是阿米尔。他找到了以生命为代价才能获取的意义,从而正视背叛而最终获得心灵的救赎。对于阿米尔来说,摆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是继续过着以前那种暗无天日,将沉重的罪恶感一直压在心里的生活;要么抬起胸膛,勇敢面对,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弥补生命的缺口。小说似乎也在表达这样的隐喻——每个人,都像是一个风筝,飞得多远多高只要手中还紧握那根线,那远飘的风筝终能回到自己手中,那根线就是王阳明所讲的至高无上的良知。人生是一个过程,有痛苦有快乐,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只风筝,在命运的安排下我们追逐着,义无反顾,在幸福与痛苦的反复交替中渐渐地感悟着生命的真谛。

《追风筝的人》最震撼人心的部分是出神入化的心里描写,主人公阿米尔勇于面对自己,剖析自己灵魂的自私、懦弱和背叛,不断冲击着我的心灵,让我回忆起生活中面对过的似曾相识的时刻。我们作为人之子女、父母、夫妇、亲朋和机关公务员,生活中曾面临过许多阿米尔面对的情景,试问,我们勇敢地承担了应尽的职责了吗?是不是曾经选择过退缩、自私和背叛,并且给自己找到了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逃避理由?时过境迁我们是心安理得还是罪孽深重?我们曾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曾经犯下的错误了吗?我们的心灵得到救赎并不断得到成长了吗?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次这样的心灵拷问。如果一本书能勾起你的回忆,引发你的思考,让你勇敢面对不完美的自己,使你的心灵得到成长,是为好书。
0
浏览(1999)┆ 评论(0)┆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